我们上了很多时间管理的课程却依然不能有效的管理时间,这是为神马呢?其实你仔细分析,时间管理的本质不在于行为技巧而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这个角度上看,时间管理的培训其实骗了我们很多年——那么!有哪些思维方式在偷走我们的时间呢?整理了以下的10种常见的逻辑与坏习惯,看看你是否有躺枪。
在行动上就像一只蜗牛,不到死线的那一刻,我们不会采取行动很多人都知道早睡的意义,可是却依然经常熬夜!导致这一坏习惯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条是最为普遍的:就是内心的真正追求没有被满足,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没有去做!所以,通过熬夜还实现未被满足的需求——在工作效率提升上,分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举个栗子来说:主页君以前做PPT是将一页PPT的内容填写好了,然后动手去做美化。后来调整了另外一种方法,将PPT的文本全部写好,然后再作美化,做PPT的效率至少提升了1倍——不能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例如:本来去搜集一张图片,结果被一些有意思的网站吸引而去浏览其他网页。在一些小的事情上耗费太多精力,其本质不是为了工作效率而是满足内心深处的“小强迫症”,例如:一直为了PPT配色而纠结,例如为了绘制一幅图画而占用大量时间,导致PPT的前半部分很精美,而后面的PPT却很粗糙——虽然有深入学习时间管理矩阵,却一直按照自己的喜好工作,导致一些普通的工作都变得非常紧急——工作有三种状态:Todo-Doing-Done,而Todo是三种状态的根本,在互联网+时代,虽然是迭代的时代,而每日离开办公室之前规划明天要做的工作依然非常重要,之所以这样做有三个好处:
1、下班之后不需要再担心工作的事情;
2、避免第二天进入拖延模式,其实拖延很多时候是从考虑“我该干什么”开始;
3、有时间充分考虑问题的重要程度;
很多人没有记录时间的习惯,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曾特别强调“要事第一”的原则,主页君认为在企业的所有资源中,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也不以计划为起点(计划通常是纸上谈兵),而是认清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为起点,为了提升时间资源的效率,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及员工需要:
1、记录时间(把即将做的事情记录);
2、分析并管理时间;
3、统一安排时间。
主页君觉得不会授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授权是说有意识的透过他人完成工作;第二层意思是说能够完整的授权,包括:任务目标、完成任务的权利与责任以及所需要的技能和资源。来事不拒,挤压自己的业余生活时间,导致忙成狗,却成单身狗!不会说NO的本质是自我价值不足,在潜意识层面特别期待获得别人的认可,或者透过帮助他人而获得满足感,因此对于不会说“NO”的伙伴学习的不仅是如何说“No”,更要学习的是自我认同。
在我们身边,还是有许多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的朋友,请大家转告下公会的问候:你们现在还忙吗?
一、忙、盲、茫步履匆匆,神情严肃,语速较快,频频看表,说话常常是指令式的,休息时在工作,工作时在拼命。这是职场中许多小伙伴的写照,用一个概括,就是“忙”。
当忙碌成为了常态,当忙碌的没有时间思考,许多问题就产生了:
1、盲
职场中,许多工作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听从指令处理,尤其是对于知识型工作者来说。如果忙碌的晕头转向,可能将会忽略工作中出现的异常或新情况,注意力将会越来越集中在你手头工作中,出现视野受限,言行处于“应激-反射”模式,主动思考意识弱化,进入“盲”的状态。
2、茫
视野受限,所做的工作也将逐步变得越来越固化,对复杂有挑战性的工作将会觉得力不从心,因为你早已疲惫的身心呼唤着赶快结束,赶快结束,试想一个窒息的人能够悠然的翩翩起舞吗?从眼盲到心茫,是对现状的焦虑,无可奈何;是对未来的恐惧,何去何从!
大家如果看过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一定对其扮演的产业工人的形象记忆犹新。连续的高强度的产线工作拧螺丝,让“卓别林”在下班后,看到街上行人的圆纽扣,条件反射般当作了螺丝,拿出扳手冲上去开工。其实,如果知识型工作者过于忙碌的话,其消极影响恐怕比拧螺丝更严重。
二、忙碌的实质有朋友说,我忙,说明公司离不开我,我的工作有价值,老板重视我呀。此话有一定道理,但笔者喜欢反方向思考,过于忙碌,实质上是掩饰自身能力的不足,怯于新的挑战,最终稀释了自己的职业价值。
1、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有一种忙,是重复工作、低效工作的结果
如安排助理负责收集几个部门负责人对新制度的意见,周一询问进度,答道发了邮件给各负责人;周三询问进度,回复说有一半负责人回复了邮件,另外人员各种原因未回复;周五是截止时间,上午助理把汇总的意见提交过来,有些回答的很笼统,需要进一步确认意见,结果在下午下班后,助理需要挨个打电话确认意见,自个需要加班,还被个别负责人呛声:早干什么去了,休息时间还这样敬业呵。
如因工作技能不到位,人事专员需要做数据汇总的工作,如采用数据透视表,十多分钟可以搞定;但这位“表妹”要用自己习惯的方法,结果一上午都没出来结果,中午吃饭时间一个人在办公室赶工。
这样的忙碌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对策就是提高技能,优化工作思路和方法。
2、无法合理分工与借力
对担负管理职责的朋友来说,如果自己忙的焦头烂额,那你的下属必然是水深火热了。笔者的一位老领导曾在干部管理会上开炮:“不要以为你们天天加班,公司就认可你们。我要说的是,你们越忙,可能越没有价值,反而在无谓的消耗公司的管理资源。”
话可能有些偏激,但想想,
如果领导很忙,哪有时间为下属指点方向?
如果领导很忙,哪有时间思考更好的工作方案?
如果领导很忙,哪有时间关心下属成长?
如果领导很忙,哪有时间自我提高?
对管理层来说,有效的组织分工是一项必备技能,组织内不同岗位各司其责,方可有效运转。无法将工作合理分解,无法获得有效的资源支持(借力),结果就是忙,并且忙的很低效。
三、忙碌族的希望忙碌的小伙们,是很有希望做的更好,发挥更大的职业价值,只要把现有的时间、精力进行优化配置。
1、慢下来,比较快
首先,笔者建议勤劳的小伙伴们让自己慢下来,如果你之前是行驶在高速通道上,双手紧握方向盘,目视前方,注意力全在驾驶上。那现在,你需要驶出高速,速度慢下来,放点喜欢的音乐,欣赏下道旁的花花草草,呼吸下清新的空气。这时,你肯定会有全新的发现与收获。
工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有没更好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埋头去干,看似慢了,实则比较快。
2、跳出来,靠边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在其中,往往难以纵览全局,有清晰的整体认识。工作开展中也是一样,何不先跳出来,靠边站做一个旁观者对工作、整体部署梳理出清晰的思路,分出轻重主次,缓急有致。这样再干起工作来,成效是杠杠滴。
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去做关键的事情,发挥个人的核心价值,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也只有这样,个人的岗位价值才能持续地发挥。
文末声明,职场朋友很忙,企业的全能员工HR,身兼管家、保姆、救火队员等多职,更是忙上加忙。笔者希望各位小伙伴忙中偷闲,梳理工作思路,发挥自身核心价值,忙的出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