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
患者男性,32岁。主因胸痛10小时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10小时劳累后突发持续性胸痛,主要为心前区疼痛,放射至后背,为压榨性疼痛。伴恶心、呕吐、胸闷、喘憋、面色苍白、大汗、头晕,无黑朦、晕厥、腹痛、腹泻、发热等不适,自服“速效救心丸”后未明显缓解。患者高血压病史2年,收缩压最高达mmHg,规律服药,自诉血压控制尚可;支气管哮喘病史4年,服药控制;痛风病史4年,发作时服药控制。患者有15年吸烟史。
生化检查结果
血浆D-二聚体:8.0μg/m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8.7s↑。
图1CTA增强图像升主动脉弓上层面无名动脉内可见撕裂的内膜片
图2CTA增强图像主动脉弓层面可见动脉内撕裂的内膜片
图3CTA增强图像主动脉根部层面可见动脉内撕裂的内膜片
图4CTA增强图像腹腔干起自真腔
图5CTA增强图像右肾动脉起自真腔
图6CTA增强图像左肾动脉起自真腔
图7CTA增强图像髂外动脉受累
图8CTAVR图像清晰直观显示夹层的范围、真假腔的关系
图9CTAVR图像清晰直观显示夹层的范围、真假腔的关系
图10CTACPR图像清晰显示内膜的破口、撕裂的内膜片
图11CTACPR图像清晰显示内膜的破口和真假腔的关系
鉴别诊断
CTA增强扫描示升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部、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可见撕裂的内膜片,向下延伸至左右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起始部;内膜片将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真腔密度高,位于腹侧,假腔密度低,位于背侧,假腔内未见附壁血栓形成。头臂干受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双肾动脉起自真腔。CTAVR图像清晰直观显示夹层的范围、真假腔的关系。CTACPR图像清晰显示内膜的破口、撕裂的内膜片。
主动脉夹层(DebakeyⅠ型)
专家点评
Debakey分型:Ⅰ型,夹层动脉瘤起源于升主动脉并累及腹主动脉;Ⅱ型,夹层动脉瘤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源于胸降主动脉,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者称为ⅢA,累及腹主动脉者称为ⅢB。
Stanford分型: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A型;夹层起源于胸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B型。StanfordA型相当于DebakeyⅠ型和Ⅱ型,StanfordB型相当于DebakeyⅢ型。
CTA在主动脉夹层上的诊断价值:CTA可利用多种图像处理技术全方位观察主动脉夹层,直观立体的观察夹层部位和范围、假腔内血栓、内膜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分支血管受累情况。CTA后处理技术包括:①容积再现(VR):VR图像立体感强,能以多角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真假腔之间的三维空间解剖关系。②最大密度投影(MIP):MIP是利用容积数据在视线方向上密度最大的全部元值成像的投影技术之一,能够显示夹层的部位、真假腔等。③多平面重建(MPR):MPR是从原始的横轴位图像经后处理获得人体组织器官任意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和斜面的二维图像处理方法,能够清晰地观察夹层部位和范围、假腔内血栓、内膜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分支血管受累情况。④曲面重建(CPR):是MPR的一种特殊处理方法,能够将血管拉直显示。
本文由中科医库原创,其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