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上的危急重症,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已广泛开展,但围手术期患者发生缺血、再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机率仍很高。
速效救心丸由川芎、冰片等组成,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该药可缓解心绞痛,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但头痛、脸红等副作用明显减轻。不仅如此,将速效救心丸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结果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减少。
本研究观察速效救心丸干预对ACS患者早期PCI效果的影响,为速效救心丸干预ACS提供临床依据。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上海中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4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患者入组后均进行早期PCI手术。60例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两组术前均予拜阿司匹林mg和氯吡格雷mg负荷剂量顿服;随后行早期PCI术,术后常规予以阿司匹林片mg,氯吡格雷75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根据患者临床情况给予相应剂量口服。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术前2h给予速效救心丸(每粒重40mg,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粒顿服;术后每次口服15粒,1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两组既往均未服用过速效救心丸,观察期间不给与任何其他中药治疗。
观察项目及方法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梗死溶栓。采用Rentrop方法,对侧支血管进行评级。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8、24h,术后30天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mL,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及时记录。
结果1.速效救心丸干预对ACS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的影响:治疗组术前TIMI血流评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TIMI血流改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速效救心丸干预对ACS患者PCI术后侧支循环的影响:PCI术后TIMI血流0~1级的患者中,速效救心丸早期干预组有侧支保护者明显较对照组多。
3.速效救心丸干预对ACS患者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影响:治疗组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速效救心丸干预对ACS患者CRP的影响:两组术前术后8h及24h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5.不良反应:观察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讨论冠脉介入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升高,这意味着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或心肌梗死,有研究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40%。我们的研究发现,ACS患者于PCI术前服用速效救心丸,可以改善ACS患者球囊扩张前的冠脉血流灌注,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而且有助于介入医生在透视下操纵导丝通过罪犯血管的病变部位。同时,速效救心丸加载治疗组在支架植入术后可全部TIMI3级血流。
本研究发现在TIMI血流0~1级的患者中,速效救心丸加载治疗组侧支开放者多,推测速效救心丸可能有促进侧支开放的作用。研究还发现速效救心丸干预能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这可能和它能改善ACS患者支架植入前、后冠脉血流以及促进冠脉侧支开放有关。
速效救心丸是我国科研人员研制的中药方剂,有二十余年的应用历史。主要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而且长期服用安全可靠。基于既往的相关研究,本课题组观察了速效救心丸干预对ACS患者行早期PCI术的影响,探讨速效救心丸干预对它的临床疗效。证实速效救心丸干预可以改善支架植入前后ACS患者的冠脉血流;增加ACS患者冠脉侧支开放;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RP的水平,尽管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针对中药干预对ACS患者早期PCI术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在国内实为首次,为中药参与ACS和早期PCI治疗提供临床证据。本研究纳入的患者都是ACS患者,但是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行PCI是否能同样获益,以及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的情况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另外,单中心研究的结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所获结论的价值。(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速效救心丸主要由川芎、冰片等药味组成,具有镇静止痛,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荷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现常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急救和常规治疗。经常使用还可以保护血管内皮,预防动脉硬化,如对已经硬化的动脉可阻止其进展;对新形成的斑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斑块体积,进一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