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硕士雷洋的死迅速引爆了话题讨论,从北京昌平警方的通报中,不难归纳出几个关键词:涉嫌嫖娼、抗拒执法、企图逃跑、强制约束措施、身体突然不适、抢救无效死亡。
当提起雷洋之死,你也许会感到唏嘘,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仓促地消逝了。其实,“猝死”离我们并非遥不可及,即使是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也有可能随时被它盯上。《生命时报》邀请权威心内科专家,尝试从医学角度,探讨雷洋之死的另外一种可能。
受访专家:
医院心内科主任许顶立
不同年龄段群体猝死的原因不同,年轻人常见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先天性心脏功能或心电活动异常或患有先天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在外因的剧烈刺激下诱发突发性的室颤、室速,导致心脏猝死;
二是脑血管畸形,比如颅内动脉瘤、烟雾病(脑底异常血管网),受到刺激后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血管爆裂。广东人常说的“发怒爆血管”就是后者。
上述两个可能的原因都需要法医打开颅腔、胸腔和腹腔,看心脏有没有病变,颅内是否出血,呼吸道是否体现突然的呼吸衰竭等,才能确定。
老年人心脏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急性发作,冠状动脉痉挛和斑块破裂。前些年曾报道过的“东北游客在香港被打后身亡”事件,最终的尸检结果就证实其患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关于心脏猝死的发病机理,许顶立解释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等)的患者在突发精神刺激或心理压力的作用下,容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而室性心律异常是引发猝死的重要原因。
该青年的家人强调,该青年平时身体健康,“生前爱踢足球”。但临床上,很多看似健康的人也会发生心脏猝死。
许顶立举例说,美国女子排球运动员海曼年1月24日猝死球场,后来被证实其患有马凡综合征。
30%~40%的马凡综合征患者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最常见的心血管异常为主动脉特发性扩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二尖瓣异常等。
很多年轻人体内可能存在不稳定斑块,这种斑块因体积小没有堵塞血管,平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由于它的不稳定性,斑块会突然破裂,在局部形成血栓。
随着血栓发展,最终可能完全阻塞冠脉,导致心肌严重缺血缺氧,威胁生命。
猝死的诱因与精神刺激有关。如突然听到亲人逝去的噩耗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精神压力陡然升高,内心的恐惧、心理打击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闭合,导致猝死的发生。
此外,长期处于抑郁、高压或者过度疲劳的状态下,心脏负担加重,这些人也容易诱发心脏猝死。
许顶立说,年轻人的猝死当前还很难事先预警,这在学术界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有些病人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血管狭窄已达95%以上,仍没有任何症状,可能安静时心电图还正常。
专家为年轻人提供了4点建议:
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不熬夜,规律作息;
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聚会、出游等方式自我调节和放松;
戒烟限酒,减少应酬;
定期体检,及时筛查心脏疾病,平时有心慌、胸闷等表现及时就医。▲(生命时报记者张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儿童白癜风怎么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