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之前曾有人进行尝试,Allison首次成功使用体表降温法经胸骨进行了“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但只清除了新鲜血栓。从那时起,外科治疗肺动脉血栓栓塞时有报道,但大多数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报道来自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医学中心。年,Braunwald开始在UCSD开展这项手术,至今已经完成超过例。在下文中将介绍这项使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的手术的标准过程。
适应症
当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被确诊后,是否可行手术取决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患者一般情况。根据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早期经验,Moser等列出了进行血栓内膜剥脱术的三个主要目标:血液动力学、肺泡通气和预防。血液动力学的目标是阻止或改善肺动脉高压造成的右室损害。肺泡通气的目标是,无论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通过消除有大量通气而没有血液灌注的生理死腔改善呼吸功能。预防的目标是阻止右室功能进一步恶化或使栓塞范围减少,防止进一步导致的心肺功能恶化或死亡。我们随后的经验又增加了一条预防目标:防止剩余正常肺血管发生继发改变。
大多数进行手术的患者心功能III级或IV级(NYHA分级)。我们这组患者年龄范围在7岁至85岁之间。典型的手术适应征为患者静息时肺血管阻力(PVR)显著升高、不合并与右心衰竭无关的其他严重疾病,血管造影显示的慢性栓子数量与测得的肺血管阻力(PVR)水平大致吻合。当然,也有例外情况。
虽然大部分患者肺血管阻力(PVR)水平在dynes/sec/cm-5以内,肺动脉压力低于体循环压力,但随着右室肥厚进展,也有可能造成肺动脉压力高于体循环压力。不少患者(在我们的实践中大约占20%)肺血管阻力(PVR)水平超过dynes/sec/cm-5,肺动脉压力高于体循环压力。无论患者肺血管阻力(PVR)水平、肺动脉压力、右室衰竭程度达到何种水平,都有可能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