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导向装置(flowdiverter,FD)目前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尤其是巨大动脉瘤或者宽颈动脉瘤治疗的重要工具。但其释放通常要求载瘤动脉有足够的直径和尽量少的分支血管,而大脑中动脉瘤因载瘤动脉管腔小、分支较多以及动脉瘤形态的复杂多变,使得其在血管内治疗时需要放置血流导向装置时存在较大困难或者存在较多的并发症。BadihDaou和PascalJabbour总结了自己多年的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同时回顾了Topcuoglu等人的临床经验,将其发表于年2月的《WorldNeurosurg》杂志上。
目前Topcuoglu等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29例大脑中动脉瘤的经验是,其手术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6.5%,而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约为10.3%。患者术后随访均进行脑血管造影,平均随访时间约为10.3个月,其中,梭形动脉瘤的闭塞率的75%,而囊性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仅为40%。Topcuoglu等将大脑中动脉瘤人为划分为M1近端动脉瘤、分叉部动脉瘤以及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其中,分叉部动脉瘤又分为变异分叉型动脉瘤(variantbifur-cation,MCA-BV),以及常规分叉型动脉瘤(truebifurcation,MCA-B)。作者强调,可能这种分叉部的变异正是导致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作者认为在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以及变异分叉型动脉瘤中,血流导向装置常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囊性动脉瘤、常规分叉型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所起的作用有限且并发症较高。虽然现在报道大脑中梭形动脉瘤在血流导向装置的辅助下有效率达到了60%~80%,但仍然较颈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有效率低(80%以上)。
因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较多,在治疗的过程中另一个最关心的话题就是大脑中动脉瘤穿支的闭塞事件,研究观察到动脉瘤的闭塞率和载瘤动脉分支闭塞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说明血流导向装置诱导的血管内皮增生可能是导致动脉瘤和穿支闭塞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复发病例中,常常的补救方式是再覆盖一枚支架,而多支架的覆盖常常导致穿支事件的发生率增高。作者还指出,术者在释放血流导向装置时应尽可能选择短的支架,精准释放,可以减少穿支闭塞事件的发生率。而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达到10.3%,永久并发症发生率为3.5%,与颈内动脉瘤治疗时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大致相仿。
专家认为,尽管目前看来,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脑中动脉瘤在临床看来是安全的,手术成功率极高,但其动脉瘤闭塞率过低,在作者单位使用Pipeline作为血流导向装置的情况下,其动脉瘤闭塞率仍然只有75%,而开颅夹闭有效闭塞率大于90%。因此,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夹闭在作者的治疗中心中依旧作为首选。但对于部分开颅手术较难完成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或者开颅手术后复发的患者,介入栓塞应作为首选,而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过程中是一个必需要考虑的工具。同时作者认为,随着介入材料的不断进步,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大脑中动脉瘤方面,总有一天可以挑战开颅手术在大脑中动脉瘤治疗中的地位。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资讯,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向广大医护工作人员传递更多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广大介入人士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平台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负任何责任。)
北京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