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技术的发展为这类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

□本报记者 詹海燕通讯员 冯惠岗

开辟动脉闭塞治疗新途径

介入治疗

实际上,介入术后的病人出现截肢的机会很少

常因被忽视而漏诊

近年来,区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深入开展各种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技术,现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治疗已较成熟多数病人经过介入术后,可打通闭塞的血管,使闭塞或狭窄血管恢复正常的管径,恢复肢体远端血供和血流速度少部分未能完全打通病变血管或部分再通者,由于侧支循环血管的增多也同样能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的平面

他指出,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中,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典型患者占多数,有明显间歇跛行或疼痛症状者仅占少数,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它疾病不管有无症状,未经治疗者10年生存率同样只有1/2左右

他指出,下肢(外周动脉瘤手术成功率)动脉疾病会导致血管狭窄闭塞,使下肢出现疼痛、间歇性跛行或慢性溃疡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截肢的后果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老年人群来说,未来还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塞的风险而糖尿病患者尤需注意,糖尿病足会加重血管闭塞的范围和程度,累及末梢细小血管,增加了治疗上的难度为此,糖尿病足需截肢率高达1/3,而截肢后1年死亡率接近1/5,5年生存率只有1/2

事实上,此时病人的下肢动脉已发生病变,出现血管狭窄或部分闭塞,只是因代偿血管的发挥作用使肢体暂未缺血坏死待大部分血管多发或长段完全闭塞,代偿血管不足以代偿肢体远端供血时,肢体才开始出现慢性溃疡、静息性疼痛、明显的间歇性跛行而这时仍容易被误诊为关动脉瘤栓塞术节炎、痛风、一般性感染、骨质增生、静脉血管病变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的患者直到(肢)趾端完全缺血坏死时,才想到要做检查,而这时的血管已长段多支完全闭塞,截肢的可能性很高,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危及生命

据唐郁宽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以及老龄化人群的增多,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龄在5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高危人群中,约1/4存在下肢(外周)动脉疾病

唐郁宽指出,我国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人数众多的国家,受医疗水平、经济状况及人们对该病的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漏诊、误诊率相当高很多病人对早期的下肢轻度间歇性跛行和疼痛症状并不当回事,以心脏动脉硬化怎么办为是长时间走路都会出现的正常现象

无症状也需定期做体检

据了解,过去动脉硬化疾病的治疗多数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或只是针对疼痛和溃疡等症状及并发症进行保守治疗介入技术的发展为这类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由于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现已发展成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

“三高”患者动脉疾病发病率高

高危人群

对于心肌梗塞、脑梗塞疾病,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知道这是可使人致残致死的疾病提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很多人都不了解,但大家对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或慢性溃疡等症状都十分熟悉区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副主任唐郁宽主任医师指出,这些症状有可能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引起,该病亦可能使患者致残、致死,应引起重视并及时双下肢动脉闭塞症接受治疗

唐郁宽认为,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既往有冠心病、脑梗塞患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特别是出现下肢间歇跛行或(和)疼痛症状者更应及时筛查一般筛查手段有检测踝臂动脉指数、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四肢血管cta和mra检查等番禺中心医院添设的64排ct和1.5tmr使检查实现无创、简便、重复性好,对于筛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很大的帮助对病情严重必须截肢的患者,建议截肢术之前先行介入治疗,以提高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促进伤口愈合

动脉硬化闭塞


白斑
白癜风遗传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myc.com/dmlplcs/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