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语
不寐己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红外线照射背部心区穴位、腰部肾区穴位具有有交通心肾、安神定志的治疗作用,红外线具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液物质循环等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加红外线照射五脏调神穴联合药物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不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地西泮和谷维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合红外线照射五脏调神穴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临床疗效及脑电图主要睡眠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得分得到优化,观察组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参数得到优化,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皆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加红外线照射五脏调神穴联合药物疗法治疗不寐具有较好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脑电图参数,且不良反应较少。睡眠作为一种生理学上的自然状态能够帮助人体恢复体力、脑力并增强记忆力,使人体能够从容应对各项活动,人体约1/3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不寐为一种持续存在的睡眠质和(或)量不满意的生理障碍,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较多影响,使患者不能正常进行各项活动,且出现情绪波动增大、应变能力下降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理功能均造成严重影响。现代医学一般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进行治疗,该类药物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学认为不寐由外感或内伤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采取针刺、穴位按摩结合药物治疗能取得一定疗效。现有研究证实红外线照射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但其治疗失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80例失眠患者实施针刺加红外线照射五脏调神穴方案,临床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医院年6月至年12月收治的失眠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39~65岁,平均(50.16±7.34)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18±1.67)个月。观察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39~67岁,平均(50.45±7.62)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26±1.5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采用《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有关内容确定;中医诊断参照《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为寐而易醒、醒后不寐以及彻夜难眠等。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自愿参加临床观察,严格遵守本研究规定的治疗方法,服从医生安排,并能坚持配合治疗和随访;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不寐相关治疗;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疾病史、语言和情感表达交流障碍;年龄18周岁;无法独力完成问诊及参加问卷调查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穴位区域皮肤有破损及感染者;因失联等特殊情况治疗过程终止及放弃治疗者。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口头嘱咐其改善工作与生活节奏,消除不利于睡眠的行为与习惯,避免饮用兴奋性饮料,保持身心舒畅。2.2对照组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条件下使用针刺联合地西泮和谷维素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地西泮(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mg),初始给药剂量每次5mg,睡前口服,依据睡眠情况酌情加量,每次2.5mg,最大剂量10mg/d;谷维素(安徽城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mg),每次2片,日3次,口服。10d为1个疗程,10d后复诊一次调整药物剂量,共治疗3个疗程。2.3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与红外线穴位照射疗法。患者取俯卧位,穴位选取五脏调神穴:神堂(双)、魂门(双)、意舍(双)、魄户(双)、志室(双)。治疗方法为轻刺,静留针30min,中途不施手法。针灸治疗采用一次性针灸针,严格按照针灸操作规程进行。在针刺的同时,采用2台HA-型SUPERLIZER治疗仪(背部以神道为中心,腰部以命门穴为中心)进行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输出功率为60%,连续照射30min。治疗过程中以神堂、志室针眼周围皮肤稍起红晕为宜。针刺和红外线照射均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评价指标
3.1睡眠质量评定
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得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评分1次,计算总分进行前后对照。3.2疗效评定
依据《基于个体化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者夜间睡眠时间达到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自我感觉精神充沛;显效:睡眠质量较之前有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不寐的临床症状减轻,睡眠时间和以前相比增加3d以内;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不寐状况并未显著改观,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3.3脑电图睡眠参数
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测,检查室内舒适安静,室温适宜,清洁皮肤后安放电极,读取睡眠参数指标:非快速眼动期(NREM)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实际睡眠与总睡眠之比)。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取α=0.05为检验水准。5治疗结果
5.1两组治疗前后PSQI得分比较
见表1。5.2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睡眠参数差异比较见表2。
5.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5.4不良反应比较
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晕针及感染,有个别病例感觉针刺皮肤处疼痛及有轻微点状出血,采用消毒棉球按压即可,无需进一步处理。对照组出现眩晕2例、胃肠道反应2例、皮疹1例,未经特殊治疗,1~2d后自行缓解。6讨论
近年来,不寐己经成为影响我国民众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不寐不仅是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物理或音乐等其他手段,但长期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患者易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其他疗法又因治疗费用昂贵、过程繁琐未能广泛普及,而中医药治疗不寐有较好疗效。杨雄杰等研究认为,双合枣仁颗粒能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延长深睡眠期,改善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尚丛珊等的研究提出酸枣仁-丹参炮制品对失眠小鼠具有催眠效果,可改善其脑电图参数。马晓明等的研究提出卒中后不寐患者使用调任通督针法能够改善其睡眠脑电图参数及临床症状。张梅等的研究中将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星状神经节疗法应用于不寐患者,也获得满意效果。本结果显示,针刺加红外线照射五脏调神穴联合药物治疗不寐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较好。不寐源起于脑,主属于心,波及五脏,五脏之内孕育五神,主宰人体情志活动,若五脏功能失调,可致五神失常而出现不寐。在人体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上有五个穴位,即魂门、神堂、意舍、魄户、志室,这五个穴位被合称为五志穴;因它们具有调节各自相应内脏精气神的作用,故命名为五脏调神穴。中医学认为不寐的主要发病机制为阴阳失衡,心神不宁。人之寤寐,内由心神所控,而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转则为机体心神调节寤寐的根基。睡眠和觉醒是有机的统一,神安则机体进入睡眠状态,不安则难以入眠。神安静守舍则能寐,倘若神不能安其舍,则魂魄游荡飞扬,人体出现各种睡眠障碍。针刺疗法通过调节不寐患者的阴阳、脏腑、气血、精神而达到调和阴阳、安和五脏、提高睡眠质量的治疗目的。红外线照射穴位时通过对机体产生微热效应、光化,起到疏通经脉、调理气血之效。红外线照射背部心区穴位、腰部肾区穴位具有交通心肾、安神定志的治疗作用,红外线具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等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编者按:该文刊载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年第1期责任编辑:胡春雨1
本文所用某些图片(或加工前原图)来自网络,若有疑似侵权行为,请确认后与我们联系,届时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