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LM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心绞痛(AP)患者经病史、临床体格检查、心电图(EKG)、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UCG)、运动平板试验(TET)、同位素心肌扫描(ECT)、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3例是左主干开口至中段狭窄,2例左主干开口狭窄,3例是左主干中段狭窄,3例左主干远段狭窄。结果11例患者中5例做支架直接置入术。3例行旋磨,支架置入术。3例常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即刻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其中1例门诊随访至3个月时,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支撑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余10例病人随访8~24个月,无心绞痛(AP)发作。TET显示总运动时间延长,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介入治疗LM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
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LMS)病变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中的特殊类型之一,多伴有其它冠脉狭窄,临床上AP顽固,心功能差,一旦粥样斑块活动,常发生猝死,预后极差。介入治疗风险不小,以下是我们经CAG证实的11例病人LMS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CI)的初步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年6月~年12月CHD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46~82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9例,患糖尿病者3例,高血脂者7例,有吸烟史者7例,心肌梗死病史者2例。AP诊断和分级参照加拿大心血管病分类标准[1]。
1.2方法CAG用Jukins方法。右或左股动脉穿刺,5FJL,JR导管,造影过程中,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冠脉狭窄程度50%以上即判为病变。主干狭窄的解剖部位分:开口—即左主干在主动脉内的开口部分,中段即左主干的中间部,远段是左主干连接前降支,回旋支的分叉部。CAG术前做18导联EKG、TET、UCG、ECT,具体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见参考文献[2]。
2结果
CAG发现3例左主干开口至中段狭窄85%,呈管状,未累及远段。2例是左主干开口狭窄90%,鸟嘴样。3例位于中段70%~90%狭窄,偏心隆起。3例左主干远段80%狭窄,累及前降支和(或)回旋支。临床上11例LM狭窄病人都有顽固的、反复的AP发作,症状渐趋性加重。按正规内科治疗,给予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抗血小板凝聚,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和部分患者接受小剂量尿激酶50万U抗栓治疗等,但效果差。静息EKG9例表现为广泛缺血性ST-T改变,2例正常。11例TET结果均为强阳性(运动2min即出现典型的心绞痛),ST段水平压低4mm。4例发生血压下降,2例血压不升,其中2例发生晕厥,EKG示室速。3例左主干开口至中段管样狭窄和2例鸟嘴样开口狭窄病人用7F,4号带侧空JL引导导管,0.英寸钢丝过狭窄达远段,以上5例做支架直接置入术。3例左主干中段偏心隆起狭窄,先球囊予扩张,再支架置入。余3例左主干远段狭窄累及前降支和/或回旋支先旋磨,球囊扩张,再支架置入。11例病人都在严密血液动力学监测、药物抢救、电除颤器、IABP支撑等胸外科、麻醉科等协作配合下,获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成功治疗。门诊随访中,1例病人随访至3个月时心绞痛(AP)发作,心肌梗死,在IABP支撑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
3讨论
LM狭窄病变临床少见,对其治疗选择颇多争议。年WHO将其列为PTCA的绝对禁忌证。以后随着冠脉支架和其它新方法的引进,无保护冠脉左主干狭窄(ULMS)和有保护左主干狭窄(PLMS)的PCI见诸文献[3,4]。特别是近期药物支架出现,使支架后再狭窄进一步降低,LM的病变治疗增加了保险系数。
LM狭窄病变的临床表现有顽固AP,常规药物治疗依赖性大,但效果差。AP发作时EKG有严重的广泛缺血性ST-T改变。TET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无创伤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对CHD的定性,冠脉狭窄病变的定位,狭窄病变程度的定量分析提供可靠依据。11例TET结果均为强阳性,其中出现血压不升、血压下降、晕厥、室速等严重并发症。说明TET强阳性可作为诊断LM病变或多支冠脉病变的诊断依据,应及早控制,稳定病情,作PCI或CABG。
目前对LM狭窄病变的诊断金标准依赖CAG,初学者或经验不足者作CAG时易产生AP、AMI、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同样PCI治疗左主干病变时更需小心谨慎,选择支撑导管以CORDIS导管为佳,质量较硬,因其尺寸多、型号全、支撑力度强,6F短头带侧空的或XB导管能承担此角色。这些大腔导引导管,可视性好,压力监护理想。对介入操作中的冠脉血流阻断,下降能及时显示,以利操作者警视,免防冠脉断流时间过长。支撑导管放置轴向很关键,轴向偏差或支撑力不稳易产生并发症。
选择短头导引管,即避免过度进入损伤病变部位。同时徐缓嵌入,旋转调整轴向。钢丝选择软、中性,以加强支撑力。3例左主干开口至中段管样狭窄和2例鸟嘴样开口狭窄病人做支架直接置入术,均选择质量较硬的AVE支架,正确到位,快速高压扩张,得到一次成功。其中2例鸟嘴样开口狭窄病人,支架在左主干开口被修饰成嗽叭样。3例左主干远段狭窄累及前降支和/或回旋支的患者,经过高速旋磨,小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左主干远段狭窄至前降支近段病变,保持主导血管畅通。然后钢丝穿过网孔,进入回旋支,小球囊扩张网孔,修饰回旋支近段即可。
由于ULMS行PTCA,易发生血管弹性回缩、夹层,致LM急性闭塞、猝死。而支架创造更大、更光滑的血管内膜表面,压紧了活动的粥样斑块和内膜下组织,防止血管内膜过度撕裂和弹性回缩,改善血流,降低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所以用stent置入更安全,疗效增加。此次支架置入术中所用支架直径为3.5~4.0mm,避免了严重并发症。11例中有3例年龄80岁,有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或COPD伴肺功能不全。患者和家属虽担心不能耐受CABG但PCI仍获得成功。这表明高龄、高危、高风险手术的患者开展此项技术是有价值的。PTCA术后再狭窄率是30%~50%[5]。机制是新内膜增生,血管弹性回缩,血栓和血管重建。因PTCA仅是压缩斑块,撕裂内膜,内膜下以至肌层创伤巨大。而支架克服了上述困难,同时减缓了无菌性炎症疤痕修复。平滑肌、内膜增生不多。支架撑开后管腔直径丢失不多,从而把PTCA支架后再狭窄率降低到15%~20%。这在近年的冠脉超声,冠脉内窥镜随访检查中得到证实[6,7]。近期的药物支架更是抑制平滑肌增生,内膜增生上取得突破。临床trial证实1年的再狭窄率5%。这给患者、临床心内科医生都带来了利多消息。总之,随着科学迅速发展,器械不断革新,操作者经验累积,冠脉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叶任高,陆再英,等.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内科学,第五版.,-.
2朱顺和,王彬尧,厉锦华,等.平板运动实验的强阳性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相关性-附71例临床资料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1):17-19.
3郭静萱,陈明哲,毛节明,等.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临床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1(1):45-46.
4ParkSJ,ParkSW,HongMK,etal.Circulation,,96(supply):.5CaliffRM,FortinDF,FridDJ,etal.Restenosisaftercoronaryangioplasˉty:aoverview.JAmCollCardiol,,17:2B.
6MintzGS,PopmaJJ,PichardAD,etal.Arterialremodelingaftercoroˉnaryangioplasty.Aserialintravascularultrasoundstudy.Circulation,,31:.
7BautersC,HamonM,MeuriceT,etal.Mechanismsandpreventionofrestenosis:fromexperimentalmodelstoclinicalpractice.CardiovascReˉsearch,,31:.
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四8.00-11..00-17.00
厉锦华,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上海地区冠心病、瓣膜病介入组委员、中法临床医学会理事。
擅长: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各种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擅长心肌梗塞的球囊、支架治疗、先心病的房缺、室缺、PDA堵闭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