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转移瘤临床表现不一,可无症状,也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转移瘤有时可先于原发病灶被发现,尤其在肺癌脑转移时多见。绝大多数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占位效应有关,主要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预后多不良,全脑放射治疗后平均存活时间为3?6个月,孤立性病灶可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以取得更好疗效。
(2)病理表现大体上,典型的脑实质转移瘤呈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圆形、类圆形结节样病灶,小者多为实质性病灶,大者可有中央坏死、囊变、出血,个别转移瘤可见钙化。灶周常伴有与瘤体本身大小不相称的显著性水肿,水肿的程度与原发灶的性质有关;组织学所见因原发灶不同而异。
(3)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是当前颅脑转移瘤检查的主要方法,CT增强扫描优于平扫,而双倍剂量延迟扫描在转移瘤的检出率方面较常规增强扫描敏感。MRI是当前检查转移瘤的最理想方法,多采用标准剂量增强扫描,也有作者用大剂量对比剂以发现更小的早期转移灶。
(4)CT表现CT平扫,转移瘤可呈等密度、低密度和高密度,其密度改变决定于肿瘤细胞成分、肿瘤血供以及瘤组织有无坏死、囊变和出血、钙化。肺、乳腺、肾及结肠癌的转移多为低密度;淋巴瘤及黑色素瘤转移则常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转移瘤出血常见于肾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和绒毛膜上皮癌,肿瘤出血后近期检查一般呈高密度。转移瘤钙化常见于骨、软骨肉瘤转移,其他原发瘤少见。
灶周明显水肿是转移瘤的一个显著特征,呈低密度区。由于水肿为血管性,常累及白质,而较少累及灰质,影像上呈指状分布。
CT增强扫描有助于转移灶的检出,因绝大多数转移瘤血供丰富,且肿瘤血管无血-脑屏障,强化多明显。强化的程度决定于肿瘤的细胞类型和血供丰富程度,实质性肿瘤呈均匀强化(图1,图2),而坏死囊变者则呈环形强化(图3),有时可见液平。坏死明显者呈薄壁强化,坏死轻者强化的囊壁厚薄不均,可有结节状突起。
图1肺癌脑转移
增强CT扫描,左颞叶圆形转移结节,明显强化(箭号),瘤周及右额叶大片水肿(右额瘤结节未在此层面)图2肺癌脑转移
MRI增强图像,脑内广泛多发转移,大小不一,强化明显图3乳癌脑转移
a
b
a.CT平扫图像,两额叶类圆形低密度灶,大片水肿;b.增强CT扫描,病灶环形强化(5)诊断与鉴别诊断典型的转移瘤结合病史诊断容易,表现为灰白质交界处多发性瘤灶,呈圆形或卵圆形,明显的灶周水肿,实性或环形强化。但当病史不典型时,常需和其他病变鉴别。多发性脑转移瘤需与下述疾病进行鉴别:①脑脓肿:多呈薄壁环形强化,常有感染病史,抗生素治疗有效。②多发性硬化:病灶好发于侧脑室周围,两侧对称,可自行消失。③多发脑梗死: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轻或无,强化不明显。④多发脑膜瘤:多居脑外,具有脑外肿瘤的共性,且强化均匀,少见坏死、囊变。⑤原发淋巴瘤:多呈等、高密度,病灶分布于基底节、额颞叶、胼胝体及脑室周围白质,强化多较均匀。孤立性转移瘤主要与胶质瘤、脑膜瘤等鉴别,诊断较为困难,易误诊。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