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冬病夏治之三伏贴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也随着自然气候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以此推算气血运行盛衰与经穴开合,在三伏、三九时运用贴敷治疗疾病,则疗效优于平时。年7月17日是入伏的第1天,“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进入了最佳时机。与平时相比,医院的诊室里多了一些前来进行贴敷治疗的患者,而且许多患者已经不是第1年来了,多数人反应“贴敷治疗效果不错,疾病症状比以前减轻了”。“三伏贴”真有那么大的功效吗?作为社区医生,您知道哪些病适宜贴敷?哪些人和病不能贴敷?贴敷后该注意哪些问题?发疱后如何处理?疱越大越好吗?本期话题将为您一一揭晓。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三伏灸”。中药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外治疗法中的一种,此法源于《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治疗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重点推荐如下疾病。◆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近年也有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三伏贴”的慎用人群:孕妇;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或加重期间;对<2岁婴幼儿运用本疗法时,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糖尿病患者慎用“三伏贴”

“三伏贴”大多采用温性中药,贴敷时间较长容易引起水疱,又由于严重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破溃后极不容易恢复,且夏季高温潮湿,伤口极易被感染,所以为避免引发糖尿病患者出现不必要的损伤,应慎用“三伏贴”。

不是所有哮喘都能贴敷贴敷对于哮喘发作期、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尤其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疗效较为显著。但并不是所有的哮喘患者都适合应用三伏贴。贴敷中主要含有白芥子、细辛、生姜汁等天然中药,药性偏于温性,故对于病程较长的伴有少气、白稀痰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效果更为显著。但对于哮喘急性期发作患者,支气管扩张伴发哮喘效果不佳,以及咳黄脓痰或咳血的哮喘患者不宜使用。阴虚体质者不宜贴敷阴虚体质为阴血不足,有虚热表现,经常口渴,且咽干、容易失眠、头晕眼花以及心烦气躁、皮肤枯燥无光泽、形体消瘦、盗汗、手足易冒汗发热、便秘等。此类患者如果采用三伏贴,不仅效果不好,反而有可能导致阴虚症状加重。在某网站上,一位基层医生留言,“三伏贴就是发动阳气,提高正气,几乎人人可以贴。”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专家指出,医学上的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要严格地遵守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三伏贴”禁忌用于以下人群:◆年龄≤1岁。◆发热患者,体温>37.5℃。◆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瘢痕体质。◆对胶布过敏者。◆咳黄脓痰、咯血患者。◆支气管扩张咯血、活动性肺结核出血患者禁用。◆严重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贴敷如何“选日子”

“三伏贴”一般夏季三伏,冬季三九时每9-10天贴1次。冬病夏治讲究时辰,一般在初伏第1天,二伏第1天,三伏第1天效果最好。但若错过第1天、第2天、第3天贴敷也不影响疗效,但要保证每次间隔时间为10天。为确保疗效,一般贴敷时间为4-6小时。

局部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属正常,个别患者如果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难以忍受,可在贴后2小时取下。贴敷选穴很重要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酌情取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一般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贴敷取穴多选择前胸和上背部的穴位交替使用。前胸部可选择任脉的膻中、天突,肺经的中府、云门;背部多选择督脉的大椎,膀胱经的肺俞、膏肓、心俞、大杼等穴。在临床运用时,最好能够准确地选取相应穴位,即使是稍有偏差,最好也能做到离穴不离经。在选定穴位后,社区医生可按揉此处,如果患者反应有酸、麻、胀等针感即表明穴位选取准确。贴敷后要忌口穴位贴敷后最好不要在较冷的空调房内长时间停留,不要吃冷饮及冰镇食品。药饼取下后可洗澡,但不要搓背。贴敷后忌烟酒,禁食生冷辛辣腥膻的食物。外用品忌入口。久病、体弱、消瘦者,贴敷时间不宜过长,密切注意病情变化。贴敷当日禁洗冷水浴。“三伏贴”与“发疱”

三伏贴是贴在人体穴位上的贴敷药物,药物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在采用含有刺激性的药物时,贴敷穴位可引起局部发疱,甚至化脓,中医称之为“灸疮”,这种特殊的穴位贴敷方法称为“天灸”、“自灸”或“发疱疗法”。

皮肤出现小水疱,可表面涂以甲紫(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疱较大者,可先用消毒针从水疱下端挑破,排尽疱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疱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收敛,水疱破溃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如果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医院寻求治疗。发疱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由于体质差异的因素,导致有的患者反应大、有的反应小,但并不是疱越大越好。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需要至少3年以上的时间长期治疗。所以,在治疗期间,请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疾病反复或加重,医院就诊,控制好病情,并记录好发病时间、程度、治疗情况。临床医生也应随访患者,给予相应指导。治疗前向患者交代清楚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三伏贴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正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作者:医院中医科陈陆泉排版:吴振伟延伸阅读无菌条件下制备贴敷膏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作为基本处方,医院经验酌情加减。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姜汁制备选生姜洗净、粉碎后,无菌纱布挤压取汁完成。加适量蒸馏水备用。生药粉与姜汁比例为1g:1ml,医院经验酌情加减。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膏状,药物当日制备,当日使用,或制好后冰箱冷藏室保存。由于此制备方法较为繁琐,保存也不甚方便,现在由远红外材料、磁粉、医用胶布机无纺布基质组合成的“红外止咳贴”医院也广为采用,主要通过辐射出3-15μm波长的远红外光波和磁粉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作用于人体部分,增加局部血流,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代谢功能,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在应用远红外贴的时候,医生要注意,药膏有两层胶布,打开内里,药物上还有一层,很多社区医生没有注意到这个,导致患者贴后效果不好。有基层医生来信询问,是否可以自己制作贴敷膏。专家指出,就制备的无菌要求而言,个人自行制备很难符合要求,产品质量则难以保证。而且,如果因为贴敷出现医疗纠纷,自行制备的贴敷膏是否属于合法药物很难界定。另外,自7月以来,“三伏贴”走红网络,很多淘宝店铺销售“三伏贴”,价格从一两元到60多元不等,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很多网售“三伏贴”是三无产品,而且卖家也无网上销售药品的资质证明。所以,建议患者最好还是到卫生部门指定的定点机构贴敷。

本文为《中国社区医师》原创作品,版权所有,如需转载







































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复方氨肽口服液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myc.com/dmlplhl/6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