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根据脑血管自我调节功能制定目标平均动脉压策略对老年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谵妄的影响-一项巢式随机临床研究
要点
问题
针对体外循环期间,通过监测颅脑血管的自我调节功能制定目标平均动脉压,与常规治疗相比是否可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结果
在这项针对名参与者的嵌套随机临床试验中,常规治疗组(53%)的谵妄发生率(不包括昏迷)显着高于使用脑自动调节监测滴定的平均动脉压的组患者(38%)。
意义
在体外循环期间应用脑自动调节监测制定目标平均动脉压可降低心脏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摘要
重要性
高达52%的心脏手术后患者出现谵妄,这可能是由脑灌注的变化引起。使用术中脑自动调节监测来个体化和优化脑灌注可能是降低心脏手术后谵妄发生率的有用策略。
目的
通过脑自动调节监测确定体外循环(CPB)期间的平均动脉压是否与常规治疗相比降低了谵妄的发生率。
设计,环境和参与者
这项随机临床试验是在年10月11日至年5月10日期间进行的,在一个美国学术医疗中心接受非紧急心脏手术的55岁以上患者的大型试验中,这部分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患者、医生和结果评估员对指定的干预措施并不知情。一共筛选了名患者,其中名符合本研究的分析条件。
干预
在干预组中,在CPB手术前确定患者的颅脑血管自动调节范围下限。在CPB中,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力大于该患者的自动调节下限。在对照组中,根据一般常规操作来确定目标平均动脉压。
主要结果和措施
主要结果是在术后第1天至第4天的由共识专家小组确定是否存在谵妄。
结果
在本研究的名参与者中,平均(SD)年龄为70.3(7.5)岁,(75.4%)为男性。是白人(81.4%),26是黑人(13.1%),11是其他种族(5.5%)。在随机分配到常规治疗的名患者中,分析了94名患者,并且对随机分配到干预名的名患者进行了分析。除5例昏迷患者外,常规治疗组91例患者中有48例(53%)发生谵妄,干预组例患者中有39例(38%)(P?=0.04)。随机分配到自动调节组的患者谵妄发生率降低了45%(优势比,0.55;95%CI,0.31-0.97;P?=0.04)。
结论和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CPB期间优化个体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力大于脑自动调节的下限可能会降低心脏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但需要进一步多中心研究。
译者注:本文脑血流自调节测量的方法是利用软件同步记录TCD测量的MCAM1端流速与血压,计算配对平均动脉压和脑血流流速的平均流速指数(Mx),0为无关,提示自调节功能最佳,1为直接相关,提示调节能力极差,低限(LL)以超过0.4为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