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报道了神经外科接连为两位患者行开颅手术取出裂头蚴寄生虫的新闻,区内各大媒体记者闻讯也纷纷到院采访了两位患者的主管医师——神经外科余良副教授,详细了解感染裂头蚴寄生虫原因及发病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等,同时提醒市民注意饮食卫生,小心感染寄生虫。
来自梧州的中年妇女吴某,近两三年前不时出现头痛、头晕症状,右上肢乏力,今年甚至开始出现抽搐。上个月,她来到我院神经外科门诊就医,经颅脑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脑子里有肿块,医生最初的考虑是脑内淋巴瘤或者炎症病变,只能通过开颅手术切除病灶。没想到,当神经外科主任肖绍文教授、余良副教授在手术台上为她开颅手术时,却在她脑内显示肿块的部位取出了一条长约10厘米、宽约2毫米的白色小虫,这条虫通体白色,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体端细长不分节,但具不规则横皱褶,后端呈钝圆形,离体后在显微镜片下仍不停扭曲身体蠕动。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裂头蚴寄生虫。
时隔不久,同样患有头痛并不时抽搐症状的藤县12岁男孩小鹏被家长带到我院检查。12月2日,同样是通过开颅手术从他脑部取出了一条长约10厘米的白色裂头蚴。据小鹏的父母讲述,他一年多来不时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后来甚至抽搐,平均每月抽搐三次,每次发作一分钟,发作时嘴角向右歪斜、右肢不协调。今年6医院做检查,但也只是选择保守治疗。直到有同样症状的远亲吴某完成了手术,他们才怀疑小鹏也被虫子感染了,并立即再次入院就医问诊,没想到手术证实的确都是因为裂头蚴寄生虫引起。
经医生询问,吴某忆起曾相信土偏方,生吞青蛙寻求“治病保健”,而小鹏有吃了未烤熟青蛙的经历,没想到感染蚴虫或卵进入体内,并随血液游走至脑部逐渐长大引发头痛、癫痫。
“抽搐是因为颅内裂头蚴的刺激引起的。”余良解释说,裂头蚴一般寄生在犬科、猫科动物的肠道里,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水里发育成幼虫,依附在水草里。水中蝌蚪吃了附着裂头蚴幼虫的水草后发育成青蛙,裂头蚴便寄生在青蛙的体内,蛇吃了青蛙,裂头蚴就随之转移寄生到蛇体内。
人若吃了感染有此类虫又未煮熟的蛙肉、蛇肉,虫子进入人体易吸附在肠壁,甚至直接透过肠壁进入腹腔乃至寄生游走到体内多个组织,吸收组织营养、破坏组织器官,引起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像小鹏这个病例,很可能是因为吃了未熟透的蛙肉而染病,蚴虫随血液游走至脑部,继而引起癫痫发作。
专家提醒:切莫相信土偏方小心感染寄生虫
余良称,裂头蚴病更多见的是发生在眼部和皮下、口腔等处,发生在脑部仅为发病率的2.27%。“广西有些地方老百姓相信土偏方,生吞活蛙、蝌蚪或蛇胆‘治病保健’,或是直接敷青蛙肉等土方法消肿,都可能使虫卵通过伤口进入人体。”余良同时提醒:冬天喜欢打火锅、烧烤吃野味的市民,若选田鸡、蛇肉时一定要肉熟透后才进食,避免感染寄生虫。万一已经感染了,也不要惊慌,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手术取出虫体是可以治愈的。
裂头蚴的传染途径:
1.吃了生的或未熟透又感染有裂头蚴虫或卵的蛙肉、蛇肉甚至是其他肉类;
2.到江河湖泊游泳呛水,喝进感染有裂头蚴虫或卵的生水;
3.听信江湖“土偏方”,生吃活蛙、蝌蚪或蛇胆求“增强健体、治病保健”,或是直接敷青蛙肉等土方法消肿、治溃疡,都可能使虫卵通过伤口进入人体。
央视《新闻直播间》:白色小虫寄生脑中竟是偏方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