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19岁,因突医院行头颅CT发现右额顶高密度团块,进一步头颅CTA检查发现颅内动静脉畸形。
患者头痛很快缓解消褪,无头晕、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伴随症状,无肢体乏力麻木不适,无癫痫病史,大小便正常。
检查结果
图1头颅CT见右额顶高密度团块(左图),容易误诊为脑出血。CTA提示右额顶动静脉畸形(右图)。
治疗过程
图2右颈内动脉正位(左图)、侧位(右图)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上下干及大脑前动脉供血。矢状窦引流。
图3图4一期经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畸形团栓塞约50%,残余畸形团静脉引流通畅。患者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四肢肌力感觉正常。残余动静脉畸形团拟一月后进行二期栓塞,争取完全栓塞。(本例患者介入手术由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宋冬雷教授和助手盖延廷医生完成。)
小结
脑动静脉畸形概况
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0.%-0.01%,占脑血管畸形的56.3%-80%,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发病高峰年龄为20-39岁。脑动静脉畸形有三个组成部分,即供血动脉、发育异常的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血管团的大小不等,可发生在脑的各部位,常有1支或多支增粗的动脉供血,引流静脉扩张而扭曲,可膨大成瘤样,内含动脉血,并可见血流漩涡。
图5动静脉畸形示意图
脑动静脉畸形的年化出血率为4%-18%,年化死亡率为1%,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第1年再出血率达30%以上。颅内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为29%,致残率为23%。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脑AVM的治疗目的是防止和杜绝病灶破裂出血,缓解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出血性脑AVM或症状性脑AVM的治疗目前没有争议,主张积极外科处理。而对于未破裂脑AVM的治疗尚有争议,但是由于其存在破裂风险,我们的观点是在并发症发生率不高的情况下积极外科处理,争取治愈。
目前脑AVM的治疗方法主要有AVM病灶切除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两种方法在近20年中迅速地发展,由于其创伤小、相对比较安全,常为患者所选择,但从远期效果看要做到彻底治愈还有困难,因此要达到上述治疗目的,最合理的治疗还是手术切除病灶。可由于AVM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等因素的影响,不是每一例AVM都能做到全切除,特别是范围广泛或重要功能部位的病灶,具有较高的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所以每一例AVM都要从多方面来权衡手术利弊,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同时可以结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临床效果。
图6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
对于功能区的脑AVM,直接手术切除常会导致偏身感觉减退、肢体偏瘫等并发症,因此功能区的脑AVM通常是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即先通过介入栓塞一部分畸形团,残余畸形团体积较小时可以结合伽马刀治疗,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随着介入技术、介入材料的进步,治愈性栓塞已经成为可能,冬雷脑科医生集团采用国际领先的“pressurecooker”技术(近端血流阻断增压技术)治愈性栓塞脑动静脉畸形获得了满意效果,但此类技术尚局限于特殊的病例,严格掌握适应症[1]。
本例患者青年男性,20岁,头痛起病,虽然没有破裂,但考虑患者预期生存时间超过60年,累积破裂风险较大,故予以积极外科处理。但由于畸形血管团位于功能区,且畸形团较大,手术切除病残率高,而直接伽马刀治疗又不适合,所以采用了分期栓塞的方法,先栓塞部分畸形团降低畸形团内血流量,降低出血风险,然后二期栓塞残余部分,争取达到治愈性栓塞,或者次全栓塞后行伽马刀治疗。(供稿:盖延廷审稿:宋冬雷)
参考文献
[1]盖延廷,宋冬雷,沈衍超,姜扬扬.近端血流阻断增压技术治愈性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中国脑血管病杂志,,12(10):-.
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简介
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是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专家组成的医生团队,擅长脑血管病、脑肿瘤的介入栓塞及显微外科治疗。
盖延廷大夫简介
医院神经外科研究生毕业。
目前是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核心专家,长期担任神经外科专家宋冬雷教授的第一助手,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脊髓肿瘤等治疗经验丰富。其中脑动脉瘤的pipeline密网支架治疗、覆膜支架技术及应用pressurecooker技术治愈性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盖延廷大夫门诊预约:
瑞慈医疗集团上海静安诊所,环境舒适私密,
预约电话4108102,
看診时间每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