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三届中西医结合治

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三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会会议纪要

白雪娟吴雪琼

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全军结核病重点实验室暨结核病诊疗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由《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国医促会”)结核病防治分会基础学组和临床学组主办,内蒙古医院(医院)协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三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会”、“中国医促会结核病分会基础和临床学组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包头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年年会于年8月3—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成功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余位结核病临床、基础和防控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防痨杂志》副主编吴雪琼研究员主持,中国医促会结核病防治分会秘书长、医院范琳主任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致开幕词;中国防痨协会秘书长、《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副社长成诗明主任医师,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白国刚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伏瑞峰副主任,包头市卫计委张健医院刘国亭院长分别致辞。

本次学术会议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内容精彩纷呈:

1.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共识讨论: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分子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和表型药敏试验新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核病检验、临床、基础和防控专家及感兴趣的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吴雪琼(张俊仙主任技师代讲)、黄海荣、谭驹耀、陈效友等专家通过自己的研究数据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的诊断价值;凌彦博博士代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共识”起草专家组汇报了共识的主要内容和需讨论的问题。随后,与会专家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探讨临床医师和结核病防控人员如何适宜应用耐药检测方法,正确判读检测结果,提高耐药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共识稿件后续在整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修改后,将在《中国防痨杂志》上刊发。

2.结核病诊治与防控新进展:与会专家从结核病防控、临床到基础研究领域,部分展示了各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新进展,以及结核病临床诊、防、治新技术、新手段、新经验、新体会。

成诗明主任通过《耐药结核病的传播与控制》的报告,从耐药结核病的传播与发病、耐药结核病的危害、影响耐药结核病传播的因素及耐药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等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耐药结核病的防控现状。其在报告中提到,耐药结核病存在传播时间长、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不良转归多、治疗管理难度大、治疗成本高等危害。患者、易感者及医疗机构环境是影响耐药结核病传播的三大因素。成诗明主任呼吁从提高耐药结核病的筛查能力、加强耐药结核病早期筛查、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管理水平、加强耐多药传播的感染控制等方面来加强耐药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

医院侯代伦主任介绍了《肺磨玻璃结节高分辨力CT诊断与鉴别》。磨玻璃影(ground-glassopacity)简称GGO,因为相当一部分GGO是早期肺癌,临床医生对肺内磨玻璃结节越来越重视,而这种高危征象也常常在一部分良性结节中出现,这样的重叠会使临床医生常常把部分良性结节(炎性结节与癌前病变)列入到微浸润腺癌中,患者由此承受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侯教授认为这种高危征象的重叠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把战略重点从如何识别早期肺癌转向识别非肺癌结节方面。寻找有效的方法从有高危征象的结节中识别出那些良性病变,首先抗炎治疗及长期随访观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

《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于年1月发布,该共识的制定有助于统一认识、规范应用。医院陈晓红主任做了《利奈唑胺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的报告,她通过分享利奈唑胺成功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病例,提出利奈唑胺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新的有效措施的观点。含利奈唑胺的治疗方案可提高痰菌阴转率,在其他一线或二线抗结核药物对耐多药结核病或广泛耐药结核病治疗无效时,该疗法不失为一种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选择。

结核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在临床广泛应用,医院肖和平教授从临床医生的视角,通过解读《现阶段结核抗体检测在我国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深度剖析结核抗体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审慎看待抗体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的建议。并对目前我国应用化学发光蛋白芯片技术自主研发的结核抗体全自动检测、智能化分析新产品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王仲元所长就《WS—肺结核诊断》标准进行了评价。王所长重点介绍了新国标中结核病的分类,新分类增加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非活动性肺结核,将结核性胸膜炎重新纳入了肺结核范畴,增加了分子生物学依据,增加了耐药结核病;新国标同时修正了结核病的诊断标准,与时俱进,内涵更丰富,增加了儿童结核病、支气管结核、胸膜炎等,与分类标准有机结合;由细菌学变为病原学诊断,用词更准确;增加了分子生物学的诊断内容,体现了新技术的应用。他同时指出新国标存在的问题,如:倾向于疑病从有,整体诊断策略变化不大;仍以免疫学为主要诊断依据;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改进不足;没有对潜伏感染和非活动性结核病做出处置规定;与临床联系不紧密等。

医院张宗德研究员介绍了《CRISPR技术在分枝杆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张教授首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CRISPR技术发展史和作用原理,从细菌学领域和分枝杆菌领域两个层面总结了该技术的应用进展,最后介绍了CRISPRi技术在分枝杆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CRISPRi技术为将来进行结核分枝杆菌重要或未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技术基础和思路,将来可以应用该技术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形态和耐药相关基因的功能性研究或者耐药机制的研究。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水华主任对其在我国首先开展的《结核病的细胞治疗》新方法进行了报告,鉴于结核病患者存在易感基因,对于免疫缺陷的结核病患者应用免疫细胞开展宿主导向的免疫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与大家分享了几例病例资料和治疗经验。该方法在结核病领域的应用也为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临床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主要手段。医院范琳主任做了《联合应用Xpert及SAT-TB检测多种标本对涂阴肺结核的快速诊断价值》的研究报告,其研究结果表明:XpertMTB/RIF是一种可靠、高效的检测方法,SAT-TB是国内研发的优秀检测方法,由于临床实际运用中多种方法存在不一致的检测结果,因此需要使用多种方法、多种标本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水平。

腹腔结核是肺外结核中较常见的结核病。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普通外科杨波主任做了题为《腹腔结核治疗现状及围手术期ERAS的开展》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的概念及优点,并指出将ERAS应用到腹腔结核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在腹腔结核病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迟留菌和耐药菌是结核病防控的难点。西南大学生命科学院谢建平教授报告了《抗生素增效剂与结核病防控新措施》,他首先介绍了迟留菌形成的分子机制,重点介绍了目前常见的一些抗生素增效剂,如氨基酸类抗生素增效剂可以增强抗生素杀菌的活性,噬菌体通过与宿主相互作用其本身作为投递系统可以成为抗生素佐剂、噬菌体蛋白(Holin及噬菌体裂解酶)也可以作为抗生素佐剂,维生素C及一些呼吸链抑制剂也可以作为抗生素增效剂,使与会人员开拓了视野,为耐药结核病的新药研究提供了思路。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医院高孟秋主任在《贝达喹啉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的报告中,介绍了贝达喹啉的体外抗菌谱、作用特点及耐药机制,还重点介绍了评价该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数据,指出贝达喹啉最明显的不良反应为QTc延长,为该药在国内临床评价和应用提供了指导。

女性盆腔结核的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是不孕症的沉默杀手,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梁建琴主任报告了《女性盆腔结核与不孕症》,指出在临床中遇到女性不孕的情况千万不能忽略盆腔结核的可能性,强调在“盆腔结核”问题上“重在病史、难在诊断、贵在治疗”,她通过一例精彩病例分享使与会者对盆腔结核的诊疗有了更感性和更深入的认识。

泌尿系结核是发病率仅次于淋巴结核的常见的肺外结核,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王涛主任报告了《局部用药治疗早中期泌尿系统结核》的治疗新方法,新的局部用药介入治疗方法大大降低了肾结核的切除率,缩短了泌尿系结核的治疗时间。

医院重症医学科张耀亭主任在《肺结核和肺真菌病影像诊断的陷阱》的报告中指出,临床上常见结核分枝杆菌和真菌双重感染、双重发病,肺结核和肺真菌病在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病灶特点和检验结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两种疾病在病原学上是完全不同的。临床医生可以依据患者病情发展特点,病原学检查及影响学检查来鉴别诊断。

医院李钋主任详细介绍了《支气管镜诊断、治疗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他通过很多的经典病例展示了支气管镜在肺结核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警示临床医生镜下介入治疗要注意避免并发症,而且支气管镜检查可引起肺结核的播散。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医院逄宇教授在《中国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规律》的专题报告中指出,非结核分枝杆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菌种分布不同,在国内华东地区以鸟胞内分枝杆菌为主,而在华南地区以脓肿分枝杆菌和马赛分枝杆菌占优势;不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不同,提出非结核分枝杆菌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观点,特别是高耐药脓肿分枝杆菌存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此外,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田文标博士介绍了该公司《感染性疾病整体解决方案》,其分子诊断平台包括了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的微阵列芯片、TB/NTM检测荧光PCR试剂盒、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芯片。珠海市银科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孙宜峰董事长介绍了《分枝杆菌微量快速液体药敏的比较研究及应用价值》,这是一种新型的耐多药结核病药敏检测诊断方法,以MIC值确定不同临床菌株对某种抗结核药物是否耐药及耐药程度。

3.中西医结合学术讨论环节:3位专家呈现了他们的科研新成果、工作实践和体会,促进了中医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医院梁秋主任报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病的思考及探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医药在结核病防治中的优势、中医药治疗结核病的对策及中医药治疗结核病的现状,期望不断深入中药现代化研究,提高中药饮片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可控性和便捷性,进而推动我国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医院贺卫国主任报告了《中医药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多个临床治疗实例展示了中医药有效的抗结核作用,不主张单纯用中药治疗结核病,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要好、中西医结合能够治疗临床疑难重症。全军结核病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科俞珊博士分享了《中医体质学说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成果,她介绍了王琦九种体质分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瘀血质及特禀质,每种体质的临床表现、相应的保健方法及与结核病的关系,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兴趣。本次会议的举办将进一步促进中西医结合在结核病治疗领域的发扬光大。

会议闭幕式由大会主席吴雪琼研究员主持,她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此次会议邀请了国内临床、基础及防控的专家,就结核病诊、防、治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新体会做了精彩的汇报,对未来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吴雪琼研究员指出:通过“辩”思路才能更清晰,思想才能产生新火花,从而达成新的共识;同时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对本次大会的召开给予大力支持、并为大会筹备付出辛勤劳动的《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及会务组的全体同志,以及提供大力支持的北京博奥公司、北京仪诺益生公司、上海铭源数康公司、塞默飞公司、上海皓信公司、江苏先声药业、厦门致善、北京万泰、赛沛、珠海贝索、珠海银科、人福博赛、平生医疗等相关企业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快,







































看白癜风选老牌医院
科学消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myc.com/dmlplzz/9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