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通常被称为“冠心病”。
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近年来呈低龄化发展。
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冠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了解冠状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并可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判断,能使高危人群尽早明确冠脉情况,及时治疗。
存在以下一项或多项情况的人,
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
01不明原因的胸痛、心律失常或左心功能不全等,多种无创性检查未能确诊;
0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后复发心绞痛;
03
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年龄50岁,常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
04
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从事高危职业,如:飞行员、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05
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AMI)而不能确诊,特别是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包炎的患者,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06
已确诊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
07
不稳定型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症状控制,病情稳定,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无效,一般需紧急造影。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明显心电图的ST段改变及梗死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
08
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续性胸痛,行急诊PCI手术;如无条件开展PCI术,对于AMI后溶栓有禁忌的患者,应医院。AMI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适时争取补救性PCI。对于AMI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梗死后1周左右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AMI伴有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应尽早在辅助循环的帮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疗。
09
无症状性冠心病,运动试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者。
10
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或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者。
11
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的均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评价冠状动脉。
有下列情况者不适合做冠脉造影:
发烧、感染;
对造影剂过敏;
有严重的肾脏疾病,肾功能衰竭;
非常严重的多器官功能不全。
本文系MedPeer医生团队原创,转载请先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往期精彩内容
吸烟导致肺癌——科学事实?危言耸听?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