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但是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典型症状是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多次(至少3次)大便常规培养均阴性,便隐血试验阴性,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对于年龄40岁以上患者,除上述检查外,尚需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必要时CT检查、粪便培养等检查以除外肠道感染性、肿瘤性疾病等。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不适意味着感觉不舒服而非疼痛),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缓解;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西医西药治疗:
(1)胃肠解痉药抗胆碱能药物最常用,尚可部分拮抗胃结肠反射和减少肠内产气,减轻餐后腹痛,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匹维溴铵。
(2)胃肠道动力相关性药物洛哌丁胺、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
(3)泻药通常避免使用,但对严重便秘者可短期使用,首选半纤维素或渗透性泻药,睡前服乳果糖15~30ml,效果亦较好,尤其适用于老年人。
(4)精神药物对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适当予以镇静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有一定帮助。
(5)消除胃肠道胀气二甲硅油,药用炭(活性炭)具有消气去泡作用,临床常用。
(6)肠道益生菌部分腹泻型患者可能有肠道菌群的紊乱,应用肠道益生菌类制剂有帮助。
(7)其他5-HT4受体部分激动药替加色罗对便秘型IBS有效,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腹痛症状,5-HT3受体拮抗药阿洛司琼对腹泻为主的IBS有效。
中药治疗:
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运用柴胡疏肝散合痛泻要方加减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在调节和改善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方面也有疗效。安肠汤(香附12g,炙甘草6g,白术12g,防风10g,枳壳10g,川芎12g,芍药12g,陈皮10g,柴胡24g)。
在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痛泻要方的应用被医家广泛认可;参苓白术散加减、芍药甘草汤合四君子汤以及逍遥散等方也在临床辨证应用较多。
减少难以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包含乳果糖、果糖、果聚糖等的摄入,因这些化合物在肠道内发酵而产气,引起胀气及腹胀,加速肠蠕动引起腹泻或痉挛。长期保持低难以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饮食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辅助治疗方法。另外目前认为益生菌制剂能够缓解IBS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内容参考《现代中医》: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金奕、余玮。《中国临床新医学》: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的研究进展,梁烈新。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年度人物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