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瘤破裂,约占SAH的75%-80%。
其影像学诊断主要依据CT血管成像(CTA)检查或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DSA是公认的「金标准」,而最近Morgenstern博士和Knopman博士报道了一例CTA及DSA检查结果均阴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该报道发表在今年5月份的JNeurosurg上。
患者女性,44岁,主要症状为头痛,影像显示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最初的CTA及DSA结果均为阴性(图1A)。
发病第9天再次DSA检查,结果显示小脑前下动脉起始端可见一个直径约1.7mm的动脉瘤(图1B)。然而在发病第14天再次CTA检查,却未能证实该动脉瘤存在。
经慎重考虑,Morgenstern博士和Knopman博士对其进行了颞下入路动脉瘤夹闭手术,术中证实该动脉瘤存在,予夹闭后剪除瘤体。术后DSA检查证实残端无血流灌注(图1C)。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图A:DSA检查未能发现动脉瘤;图B:发病第9天再次行DSA检查可见动脉瘤位于小脑前下动脉起始端(箭头所示);图C:术后复查DSA检查证实残端无血流灌注。
Morgenstern博士和Knopman博士指出,PM-SAH有一部分是由动脉瘤破裂引起的,但若瘤体较小,则只有很少数能在发病起初就发现病变,大多数往往在后期随访研究中才能够发现。
因为存在漏诊,DSA检查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引起一些人的质疑。他们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CTA检查的灵敏度已经接近DSA,他们倡导用CTA替代DSA,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这一病例说明对于PM-SAH患者,即便DSA检查结果阴性,仍不能排除存在动脉瘤的可能,切不可就此认为出血原因非动脉瘤破裂所致。
Morgenstern博士和Knopman博士建议采取一种保守的方法,即在最初及随访研究中均利用3D-DSA技术来识别小的颅内动脉瘤。这种方式比CTA及传统的DSA敏感度要好一些。
神外时间致力于为广大神经外科医生提供更专业、更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