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神经外二科应用新型“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成功为三位患有脑动脉瘤且随时面临破裂风险的老年患者实施微创介入手术治疗,祛除了其脑内的“不定时炸弹”,为他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家住道里区的李大爷(化名)一年前行头部CTA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未予治疗,一个月前出现搏动样头痛,血压控制不稳定,收缩压可达mmHg以上。入院后经脑血管造影及3D成像证实动脉瘤较一年前明显增大、且瘤体上出现壶腹凸起、破裂风险极大。经屈洋主任综合评估后实施了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
同样刘阿姨(化名)因头晕、肢体麻木行,既往多次脑梗病史、需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行头部核磁MRA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膨隆、动脉瘤待除外,慕名找到屈洋主任为其实施了脑血管造影术,结果提示为左侧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瘤体上见子瘤,经综合评估后进行了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
家住松北区的李大爷(化名)发现颅内动脉瘤5年、每年复查发现动脉瘤进行性生长,由于惧怕开颅手术及传统介入弹簧圈栓塞手术、未能及时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打听到刘阿姨在市一院脑外二科仅用一个支架就拆除了“颅内炸弹”,遂找到医院脑外二科实施了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
哈市一院神经外二科屈洋主任指出,脑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被称为“颅内不定时炸弹”,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动脉瘤一旦破裂,会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对于脑动脉瘤的治疗,目前主要有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方式。然而,开颅手术创伤较大,很多患者难以接受;而传统的介入治疗则存在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栓塞材料,会干扰并减少从载瘤动脉进入动脉瘤的血流,使动脉瘤中血流出现阻滞,导致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另一方面,它提供血管内皮细胞攀爬生长的脚手架,促进内皮化修复重塑载瘤动脉,表现为“血流导向”作用。与既往的弹簧圈栓塞完全不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在血管内、载瘤动脉上跨过动脉瘤释放支架,重建血管,实现动脉瘤的完全闭塞,这种治疗由过去的“堵”转为“疏”,手术流程更为优化、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安全性更高。创伤程度低,且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及复发风险。
专家表示,密网支架主要用于治疗宽颈动脉瘤、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以及某些情况下的破裂动脉瘤。这一新型疗法的成功应用,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了更适宜的治疗选择,也为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改善。
科室介绍
科室擅长脑脊髓血管病、颅脑损伤、神经肿瘤、脊柱脊髓疾病、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硬脊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的手术和介入;缺血脑血管病的颈动脉及颅内动脉支架、颅内外动脉搭桥、颈动脉内膜剥脱、颅内外动脉机械取栓、溶栓、静脉窦血栓。烟雾病治疗为该科室优势技术。
专家简介
屈洋
职务:神经外科二病房主任
职称:主任医师
学术地位及荣誉
1、首届省级龙江名医
2、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委员会委员及外周神经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3、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4、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常务委员
5、黑龙江省老年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6、黑龙江省脑血管病学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7、哈尔滨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8、哈尔滨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
在神经外科领域工作近30年,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神经介入手术,20余项省市新技术应用奖,省卫健委的科技进步奖,多次在省卫健委,市科技局科研立项。
两次公派去日本研修,从事神经外科领域工作30年,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为技术特色。
一、脑血管病诊疗做为优势技术,治疗病例数量及质量居于全省领先行列。
1、急性脑大血管闭塞的溶栓、机械取栓,球囊扩张术。
2、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成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3、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颅内外动脉搭桥术。
4、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介入栓塞术。
5、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及栓塞术;
6、高血压脑出血的硬通道穿刺引流,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
7、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
8、静脉窦血栓取栓及支架再通术。
9、烟雾病颅内外血管搭桥及贴敷术。
二、脊柱脊髓疾病:省内最早开展腰颈间盘显微手术及ACAF颈前路手术的单位。
1、脊柱退行性病变,腰颈间盘突出,椎体滑脱。脊柱脊髓外伤。
2、椎管内外肿瘤,髓内外肿瘤。
三、脑肿瘤: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特别是应用荧光引导下的肿瘤切除,明显增加了肿瘤的全切率、并发症减少及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特殊部位如岩斜区肿瘤脑室内肿瘤,颅颈交界区肿瘤海绵窦肿瘤、眶内肿瘤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来源:医院
通讯员:李晓晖苏航
编辑:于洪涛
一审:闫志国
二审:史芙蓉
三审:史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