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南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重疾险都有哪些坑,以及如何越过这些坑的问题!
1
一些重疾险的等待期过长。
重疾险的等待期因产品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重疾险的等待期有天的,也有90天的。小南建议在明确保额、保障责任、费用等之后看一下等待期,尽可能选择等待期短的产品。因为在等待期内发病是无法获得理赔的,所以等待期当然是越短越好。
长期重疾险的等待期90天最佳,1年期的重疾险30天为最佳。不过大家也不要太过担心,因为等待期一般是从合同生效日算起的,只适用于第一个年度,如果之后每年续保就不存在等待期了。
2
一些你以为的重疾可能属于轻症疾病。
大多数重疾险存在重疾和轻症两大类责任,不是所有的重疾险都保障轻症。而早期恶性肿瘤、轻微脑中风后遗症、轻度颅脑手术、听力严重受损、脑血管瘤、脑垂体瘤等这些看起来很严重的疾病则不属于重疾的保障责任。所以已经买了重疾险的朋友不要误以为购买了重疾险,这些听起来很严重的疾病都可以获得赔偿。
重疾的赔付标准不仅要与保险合同保障的病种相吻合,有的疾病还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功获得理赔。
3
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利用率并不高。
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多为单次赔付,也就是只能赔偿因一次重疾而产生的医疗费用,但也有些产品以多次赔付为噱头,让保险产品的费用提高了不少。
如果保费没有过多提高,那么多次赔付很是很划算的;如果因为增加了赔付次数过多提高保费,就有点坑了,因为根据统计,得过两次重疾还能生还的概率不足10%。所以,还不如购买单次赔付的重疾险,注重性价比。
4
重疾险涵盖的疾病也不一定是越多越好。
以前,保险市场还比较混乱,不同保险公司覆盖的重疾也千差万别,但后来保监会规定了25种高发重疾的详细定义和理赔标准,所以目前市面上所有重疾险的前25种疾病是完全一样的。
不过有些保险公司还拿这其中的某种疾病保障来宣传,其实很没有意义。而且,保监会规定的这25种疾病已经涵盖了95%的发病风险,那些所谓保障80种,甚至是多种疾病的重疾险在很大程度上有“过度宣传”的情况,和上一条类似,如果没有因为病种的增加而提高保费,倒可以考虑;如果因为病种的增加提高了保费,就要好好斟酌一下了。
5
很多重疾确诊也不能马上赔付。
这个在第一条里提到过,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患了保险合同约定的重疾,拿着诊断证明就可以得到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重疾都有其特定要求:有的是要求实施了约定的手术或者达到指定的状态才会赔付的。
举例来说,如果A得了肾衰竭(涵盖在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疾中),并且已经投保重疾险半年多的时间了(不在等待期内),按照常规去看,他是可以拿到赔付的。
但是,有的保险合同会表明疾病的治疗情况,比如会要求A需要进行了至少90天的肾脏透析或者是肾脏移植手术才能予以赔付。找到合适肾源有多难我们就不提了,即使不需要换肾,仅是90天的透析费用就是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
6
贪图便宜而购买保额过低的重疾险。
一些朋友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手头并不宽裕就选择了保额在10万,或者20万的重疾险,但实际上,对于重疾来说,治疗费、康复费和误工费等等加起来少说也要50万,甚至更多,所以过低保额的重疾险意义不大。
小南建议,如果家庭条件有限,可以先买30万的保额,之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再补充保额;如果经济条件不错,可以直接50万保额起投保。
重疾险的一些坑就给大家说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疑问或者补充,也欢迎在下方留言给我们,让我们一起帮大家绕过重疾险的坑坑坎坎!
(文/白晓梵)
本文转自选保指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