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主动脉扩张(4.0cm)部位,将其分成B1、B2、B3型(图1)。
(1)B1型:降主动脉近端型,主动脉无扩张或仅有降主动脉近端扩张,中、远段直径接近正常;
(2)B2型:全胸降主动脉型,整个胸降主动脉均扩张,腹主动脉直径接近正常;
(3)B3型:全胸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型,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均扩张。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根据主动脉扩张范围分型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经破口进入假腔的单向流动)
2根据主动脉弓部有无内膜撕裂累及,分为C型、S型(图2)。
(1)C型:复杂型,内膜撕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及远端主动脉弓部;
(2)S型:单纯型,远端主动脉弓部未受累,夹层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根据主动脉弓部受累情况分型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经破口进入假腔的单向流动)
3根据实际情况排列组合,如B1C型。
治疗方法选择及评价:
1.介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并发症的B型夹层的早期病死率为10%,发病后第1年的病死率为20%,长期随访中因主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需要外科手术的比例达20%。国外报道,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治疗有并发症的B型夹层非常有效的手段,对于术前状况很差的夹层病例,介入治疗可以得到比单纯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更好的中期随访结果。
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应遵循具体病例的解剖学特点,其适应证首先是主动脉弓部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未受内膜撕裂累及(/型)。如果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过近,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出现椎动脉缺血的可能性增加,严重的可能威胁生命,术后出现内漏的可能性也增加。第2个适应证是降主动脉没有动脉瘤形成(细化分型的B1型)。如果降主动脉直径明显扩大,可降低术后假腔内血栓化的机率,同时增加内漏发生的可能。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在慢性期,只有B1S型的病例才适合介入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目前对无并发症的B型夹层的手术指征存在较大的争议。我国的B型夹层患者青壮年居多,预期寿命长,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治疗。早期手术可以避免降主动脉的广泛扩张,缩小手术的范围。B1型夹层:对于不符合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指征的B1C和B1S型病例,可行部分胸降主动脉替换术或部分胸降主动脉替换术+远端支架植入术。B2型夹层:部分胸降主动脉替换+远端血管成形术适用于慢性夹层。B3型夹层:全胸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术。
(2)体外循环方法的选择:脊髓的缺血损伤和术后截瘫是降主动脉手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文献报道在高危病例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40%。本组病例脊髓并发症发生率为7.8%,截瘫发生率为1.6%。常温阻断的操作简单,但是安全时限短。股-股转流和左心转流可以降低循环血的温度,但是需要在主动脉上阻断,不能提供无血的手术视野。深低温停循环(DHCA)被认为是可以有效降低神经系统和内脏缺血损伤的方法。在DHCA下行降主动脉的手术不仅可以避免游离主动脉的近心端和在正常主动脉上阻断,还可以在无血的视野中辨认和切除主动脉的真假腔间的内膜,适用于主动脉近端无法阻断,或广泛的胸降主动脉、胸腹主动脉病变,或术后有可能发生脊髓缺血损伤的病例。虽然DHCA可以降低术后各器官缺血损伤的可能,但是需要延长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肺部和凝血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BC型和B3型病例需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