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院心胸外科“杏林心时间”学习平台将陆续为大家推出一系列临床心肺疾病的诊治思路、病例分析及相关临床热点知识的学习分享。
一、概述: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0%~15%。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早期即发生功能性关闭,出生后一年在解剖学上应完全关闭。若动脉导管于出生后持续开放,并产生病理生理学改变,即称为动脉导管未闭。
二、病理生理:
PDA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其产生左向右分流,而其分流量则取决去动脉导管内的血流阻力(由导管大小、形态、导管壁的弹性等因素决定),以及主动脉及肺动脉压力差(心输出量和体/肺循环阻力决定)。当肺血管网阻力高于体循环血管阻力时,由经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液分流方向将发生改变(由左向右变为右向左),即疾病的终末阶段——艾森门格综合征。
三、临床特点:
PDA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从完全无任何临床症状至心力衰竭及艾森门格综合征。多数患者就诊时往往仅表现出典型的心脏杂音,或在体检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偶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便会出现诸如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发绀,心房纤颤等。
四、诊断:
PDA的诊断主要依赖超声及影像学技术,但传统的体格检查仍是作为常规疾病筛查的有效手段。其中,超声心动图是确诊PDA最有效的方法。典型的心脏听诊: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尖区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五、治疗:
对于有临床症状的PDA的患者(无论是儿童抑或成人),都应积极的行手术治疗(介入封堵或外科修补手术),但如果怀疑合并肺动脉压力增高,应行心导管检测评估肺动脉压力及肺动脉阻力情况,如果肺动脉血管阻力8U/m2,则应行进一步肺活检以明确肺血管发育情况。
(图为:经胸微创介入封堵术)
(图为:释放封堵器过程)
(图为:食道超声引导释放封堵器过程)
(图为:我院心胸外科尹晓清教授团队在进行心脏手术操作)
先心病救治:
联系-(医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