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山县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县城和乡镇村都散落在大沙漠中十个小绿洲。每个绿洲和县城之间相距至少公里,来往县城要经过百公里左右沙漠无人区,其中最远的是全军海拔最高的神仙湾哨所,海拔米。因此,车是出门必需的交通工具,各种车如驴车、马车、三轮车、电动车、大小型拖拉机、摩托车、卡车、小汽车都在路上疾驶,县城里至今还没有非机动车道,交通环境异常复杂,各种交通事故频发。作为皮山唯一拥有CT医院,神经外科救治颅脑损伤的任务特别繁重,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进行手术。
年9月21日夜间,一位年仅29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图买买提,因摩托车祸导致特重型颅脑损伤,被送入院时左侧瞳孔散大,急诊行左侧开颅术。
术中发现右侧瞳孔散大,紧急复查CT,右侧大脑、小脑出血,立即再行右侧大脑、小脑血肿清除术,直到第二天早晨手术顺利结束。手术进行了8个多小时,创造了皮山神经外科建科以来手术最复杂、手术时间最长的纪录,彻底改变了皮山县不能进行小脑手术的现状。
由于患者脑损伤极其严重,艰难的术后救治之战打响了,小伙子出现了心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各种并发症。皮山神经外科刚建科两年,治疗、护理还未形成规范,面对如此特重的患者,皮山的同事们都很茫然。我援疆医疗队发扬团队精神,组建了神经外科戴荣权、麻醉科荣海峰、骨科孙旭东和急诊科姜有金的专家救治小组。适逢维吾尔族古尔邦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国庆节放假,专家救治小组放弃休息,日夜奋战在病房,纠正心衰、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术等,仅呼吸机就四次上机、四次脱机!手把手地指导当地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工作,整整奋战了二十二天,患者终于苏醒了。
一个月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出院后患者医院感谢。虽然语言不通,说话我们听不懂,但真诚、纯朴的感激眼神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成为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正是由于专家们制定的颅脑损伤救治规范,在后来的日子里,成功救治了三十多例重型、特重型脑损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濒死16个月婴儿痊愈出院皮山县维吾尔族家庭中一般有两三个小孩,对婴幼儿的照料和内地大不相同。来皮山没几天,天气也挺凉的,我和医疗队孙旭东副主任医师刚查完房,正准备走进医生办公室,差点一脚踩到放在门口冰凉的水泥地上酣睡的婴儿,我俩顿时大惊失色。只见孩子妈妈抓着孩子的小脚,随手向门边上拖了一把,任由孩子继续在凉地上熟睡。这种粗放的育儿方式让我俩目瞪口呆,也使我们在日后救治婴幼儿颅脑损伤中吃尽了苦头。
皮山县重症颅脑损伤患儿真是不少!10月16日深夜,皮山神经外科阿卜拉主任打电话给我说,急诊来了一个16个月大的婴儿,从驴车上跌下致颅内出血,情况紧急,我急忙穿好衣服赶到科室。查看患儿已深昏迷,所幸瞳孔没有散大,颅脑损伤重,虽然有手术指征,但依皮山目前的医疗条件,术后患儿极有可能死亡!为了一个可怜的婴幼儿的生命,我决定暂采用降颅压等保守治疗。婴幼儿颅脑损伤救治难度极大,保守治疗承担更高的风险。我立即请来援疆医疗队儿科专家许彬会诊,我俩根据患儿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护理方案,并24小时坚守于重症病房。
第二天一早婴儿突然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整整4小时,我和许彬寸步不离,目不转睛盯着患儿,调整镇静药物剂量,令人揪心的抽搐终于控制下来了,参加抢救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第三天早上,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患儿妈妈将整碗玉米糊灌进患儿的嘴巴里,这一下子就窒息了。经过紧张的急救,患儿缓过来了,但吸入性肺炎导致高热惊厥,让我和许彬又整整一夜没合上眼。此次教训让我们百倍小心,所有的治疗和护理都在我们的眼皮下进行,最为艰难的五天过去了。
第六天意料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患儿妈妈为了给患儿增加营养,给孩子喂了两个鸡蛋,却是生鸡蛋。民族同胞食用鸡蛋要么烤熟,要么生吃。这下可完了,婴儿性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紧急情况频繁发生。许彬和我再次沉着应对,第十二天终于过去了。皮山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痊愈出院了,患儿的妈妈用维语对皮山阿卜拉主任说:“安徽援疆医疗队专家是神仙!神奇地救活了我的孩子,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们!”救治该患儿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娴熟的救治技术、完善的治疗流程在少数民族地区远远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沉下身去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融入民族社会中,才能更好地为当地患者服务。
地震中坚持手术皮山县在年7月5日经历了6.5级大地震,走在不算繁华的县城,依旧能看到残垣断壁,可以想象出当时大地震的惨烈。我们8月28日来皮山第一天晚上就经历了一次3级的地震。医疗队员均长期生活在马鞍山,从来没有感受过地动山摇、房子吱吱响的经历,大家都挺心有余悸的。地震一来,大家立即从楼房撤出到楼前的空地上,后来也渐渐适应了这“一周一地震”的生活了。大家还苦中作乐,发现了不少预测地震的方法。孙旭东副主任医师从老鼠喝醉酒样的乱跑,狗汪汪乱叫,天空中出现地震云等现象,预测出皮山近期的4.2级地震,令大家顶礼膜拜。但三个多月频繁地震的生活,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已深深地影响着大家,睡觉不敢深睡眠,听着外面有动静立即穿衣服撤离。尤其在深夜,高原上,天空中星星格外明亮,避震的人们都躲在狭小的空地上,时间仿佛停止了,寒风中依稀听到有人轻声的抽泣,也有少数人歇斯底里地宣泄,悲伤和思乡的情绪悄然地蔓延着。
作为来自马鞍山的安徽省第五批援疆医疗队,我们肩负着江东父老的嘱托,不远万里来到皮山。我们要在地震中救治患者、在救治患者中接受地震,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绝不退缩。虽然有过多次手术中发生地震的经历,但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10月26日发生在多公里外阿富汗7.7级地震。当时我和援疆医疗队麻醉科荣海峰副主任医师正在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猛然间,头顶上两个无影灯“砰”地撞起来,发出巨大的声音,身后手术储物柜里的器械、大输液等物件“哗”一下倒了下来,脚下顿时感到上下、左右、前后剧烈地晃动起来,令人难以站立!“地震了!”慌乱中,不知谁喊了一声,皮山县神经外科阿卜拉主任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建议道:“戴老师!荣老师!地震了!我们撤离吧!”我抬头看了看荣主任,看到了荣主任坚毅、镇定的眼神,我对荣主任点了点头,随后大声喊道“继续手术”。空气瞬间凝固了,短短两三分钟的强烈震感仿佛持续了半个世纪。手术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术完毕后,手术室、神经外科同事不禁对我和荣主任竖起大拇指:“安徽援疆医疗队专家,好样的!”
因地制宜地改良脑出血手术皮山地处沙漠极度干旱地带,饮食上以羊肉、牛肉为主,极少食用蔬菜,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高发,尤以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仍是个难题,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效果差、并发症多,致残率和死亡率高。而皮山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人均年收入0元左右。许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因高昂的医药费用放弃治疗,因此,寻找一种适合当地情况的有效治疗方法摆在我们面前。
医院现有的医疗设备,我和援疆医疗队麻醉科荣海峰副主任医师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开展在基础麻醉下,小骨窗血肿清除置管引流术。该术式对术者和麻醉水平要求相当高,医院仅有一台CT,没有立体定向设备。术前、术中定位完全依靠术者的临床经验,而基础麻醉下,可控性差、风险高,但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关键是手术、麻醉费用低。10月9日,第一例小骨窗血肿清除置管引流术顺利进行,患者系42岁维族女性,在基础麻醉下,微创骨窗后,准确植入引流管缓缓抽吸出大脑内出血。术后,患者即刻苏醒,第三天复查头颅CT脑内血肿大部分消失。术后一周,患者治愈出院,大大地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患者家属们非常高兴,交口称赞安徽援疆医疗队水平高,连续介绍好几例脑出血患者来院治疗。
当好多面手的援疆老师年11月9日早上刚查完房,医疗队急诊科姜有金主任打来“一个26岁的警察右大腿受伤已经休克昏迷,血压测不出,可能是右侧股动脉破裂!”安徽省援疆医疗队紧急救治集结号又一次吹响了!现场成立以骨科孙旭东副主任医师为主的抢救小组,立即展开抢救,麻醉科荣海峰开通深静脉,我协助孙主任进行探查手术准备,援疆医疗队长病理科刘志进行紧急输血。仅用10分钟,伤者就送入手术室进行探查手术,术中发现右侧股动脉断成三截,需行血管显微移植吻合术。医院开展也不多,更何况皮山缺少显微器械、设备等。孙主任带着我在台上分离移植血管,细心吻合,台下荣海峰输血、升血压。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吻合血管再通,手术成功了!
这次的成功抢救只是医疗队多次紧急救治的一个缩影,援疆医疗队经过三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奋战,已经成为皮山医疗的靠山,是紧急救治的长城。医院外科手术力量相对薄弱,科室不全,这也促使我们每个专家成了“多面手”。我从急诊进行外耳道清创术到手把手教他们使用呼吸机,从翻身、吸痰到股静脉穿刺……只要病人需要的救治技术都毫无保留地进行指导、应用。正如《师说》里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正是我们的责任。医院里遇到民族同事,听到一句不太熟练的汉语问候“老师好”,我都觉得很欣慰,我们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术、拼搏的敬业精神医院的信任。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庝腑鍖诲尰闄?鍖椾含姘戦棿鍋忔柟娌荤枟鐧界櫆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