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尽量撑开,像平铺的纸
充分去除粘液表面覆着的粘液、泡沫萎缩性胃炎尤其累及整个胃体者多点活检。内镜触碰容易出血处反复观察 (5)恶性溃疡活检部位的选择:表面增生的地方炎症反应强烈,活检取不到凹陷内隆起的地方不能活检(血管)取溃疡边缘由低位向高位取出血后第二块无法取第一块非常重要,要咬到黏膜下层 (6)肠:良好的肠道准备-检查前为清水便
充分吸引肠腔残留液体螺旋式退镜,反复观察怀疑的病灶用0.2%靛胭脂喷洒。 (7)提高肠镜检测率的方法:透明帽可提高检测率
50岁以上女性患者,右半结肠建议检查二次。(第一次白光、第二次NBI)阑尾窝需仔细观察,必要时拨开阑尾口瓣膜回盲部常规倒镜直肠常规倒镜(必要时指检) (8)大肠息肉不应该轻易活检:活检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诊断而是为了治疗可使用内镜治疗的病变反正都是治疗方案,因此不需要活检活检后会造成纤维化造成EMR/ESD困难活检后造成nonliftingsign阳性率增加。能内镜下治疗的病变,直接切除(治疗和诊断一体)(9)活检小技巧:肠道息肉EMR术前先活检留取标本
十二指肠乳头先行治疗再活检怀疑早癌病变区域尽量同时活检部分正常组织同一区域活检,先取低位 (10)活检前特别注意事项:1、腔外压迫
2、黏膜下肿瘤3、胃底病变4、食管孤立性血管瘤(静脉瘤、动脉瘤)5、胰腺体尾部肿瘤患者胃体隆起6、十二指肠主副乳头 (11)活检病理诊断不是绝对的: 取材量少病理医师判断病变主观性差异病理医师诊断时参考内镜下表现的描述如果内镜下诊断和病理科诊断有分歧的病例,需要重新检查 (12)活检是一把双刃剑,不规范的活检直接导致出血概率增加、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同时又使早癌阴性率上升注意:如病理医师染色后发现固有肌层,需提醒内镜医师,防止迟发性穿孔提高内镜下诊断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活检增加出血。
活检后患者心理不安,要考虑到患者因素。
活检个数需要限制。
三、隧道(深挖)活检技术弥漫浸润性胃癌(皮革胃)
淋巴瘤内镜下黏膜表现为正常或者仅仅充血、肿胀、糜烂等借助超声内镜探查下,在固有肌层增厚处上方,针状刀切开黏膜表面,逐层钳取组织 四、大块活检技术EMR 可取到大片黏膜病变获取组织较深横断面和纵切面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五、瘤体活检技术(ESD)更强调对病变的完整切除缺点费用高出血、穿孔等风险大对术者内镜水平要求高六、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EUS-FNAEUS实时的探查功能,能准确的确定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在此基础上实施细针穿刺取得组织。EUS-FNA的成败与穿刺针的选择和术者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EUS-FNA为消化内镜介入诊疗领域高水平活检技术。六、镜下诊断和病理诊断差异现状内镜诊断标准-------日本病理诊断标准-------欧美内镜下高度怀疑恶变,但病理提示良性。以下内容为伏亦伟主任补充部分,非常精彩,在此复制共享,并致谢!(仅供消化友友们工作时参考)伏亦伟:医院
我们先不要谈那些高大上的技术
把最基本的诊断做好。
那么在内镜诊断中,活检是一项基本功,能体现操作医生的基本控镜技巧,同时也能反应医生在取检时,他考虑需要活检病变的特征、性质,以及注意活检的部位、角度、力度,以确保组织有效。
如果活检基本功都难以“指哪打哪”,那么,我觉得治疗还是不做为妙。毕竟那样会增加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比如造成出血、穿孔而无法收拾(其实止血和缝合,不过是活检钳的高阶技术)。
在活检操作中,比较难的是食管平行方向、胃底、胃角前、后壁,胃窦、体后壁。
食管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可能有些人习惯将活检钳向前伸出去夹取目标部位
先看段小视频,请大家把音量关小,忽略背景声。
对于食管的活检,我个人的操作要点是:将活检钳伸出,只需要活检钳杯口完全伸出到可张开状态即可,并且,不可注过多气体,否则会夹得很浅,仅能夹到最上面一层。上消化道,还是尽可能取材,即使你的诊断是正确,何况,这个活检对治疗没有任何影响。而结肠就不一样了,扁平腺瘤,不建议活检而是直接切除,因活检后可导致纤维化,emr时无法抬起。哪怕只是一块活检,都会有影响。有蒂的没有影响。不到2cm可以emr。再看一个贲门下的活检:?碰到过几个活检后出血不止的,都是这个部位可以用钛夹,如果怀疑早癌,而不用apc之类,钛夹在后续的esd中没有太多干扰最后再次感谢群内友友们的积极参与,再次感谢田博士!
下面这张图是我的家乡,欢迎各位老师有闲时来大美青海!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