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当初若同意华佗做开颅手术,结局会怎样

"

古有诗云:“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华佗作为我国古代的名医,医术高超,享有极其高的声望,到了我们现代生活形容医术好的医生都会用“赛华佗”来形容。但回顾历史,因为历史上很多条件的局限性,华佗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当初曹操患有头疼之症,作为曹操的医生,华佗想到了开颅这样的一个办法来医治他,但毕竟是开颅,且曹操疑心颇多,他对华佗这一办法十分不认可,所以最后并没有采取这样的一个手术。但是到了现在很多人回顾三国那一段历史的时候,总是会问:如果当初曹操同意华佗这么做的话,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历史学家说,肯定不会成功,曹操会当场去世的。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华佗其人

很多人提起我国的医术,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华佗。但说起华佗关于他的传言很多,在一些文字中仍有“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录,当然这些都是传闻,真实的华佗究竟长什么样并没有真实的记载。

虽然我们不知道华佗在历史中真实的样子,但他发明的最早的麻药“麻沸散”以及“五禽戏”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也用于很多的治疗当中,还有很不错的效果。

华佗一生醉心于学医治病,从小就出门游历,访遍名医,为了学医放弃仕途。虽然在当时大夫是非常低贱的职业,但他不在乎虚名,四处治病看人,一生治好很多病人,受到了大家的称赞。但后来被当时的枭雄曹操征用,为自己治疗头痛之症,最后自己不屈服于曹操而被杀害。

为曹操治疗

说起曹操,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虽然在后世留有不少的骂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有雄韬伟略,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代枭雄。但曹操此人生性多疑,因此也害了不少人。

在当时华佗已是名医,因此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想要请华佗看病,曹操便是这其中之一。当时曹操作为掌权者,为国家大小事务操劳,于是就得了头风之症,时不时就会发作,导致曹操难以忍受。当他得知华佗可以医治很多疑难杂症之后,就将华佗找来,为自己治疗。

于是华佗便成了曹操所谓的“私人医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华佗在曹操头疼时,给他施针,来缓解头疼。但曹操的头风症实在是很严重,经常需要华佗前来施针救治。

一次两次本来没什么,但过于频繁后,华佗有些不耐烦了,就和曹操说,施针之法对他的头风症只能起到减缓疼痛的作用,只是治标而非治本,长期下去,如果自己不在了,他还是会头疼的。要想彻底解决这样的问题,华佗说自己有一个可以根治之法。

听到华佗有根治自己头风症的办法后,曹操还是很开心的,但当华佗说出方法后,曹操却十分生气。因为华佗所想的办法是开颅,说是只要取出脑袋中的“风涎”,便可彻底治好。

华佗是当时有名的外科圣手,为了做外科手术,他还发明了麻沸散,同时他自己也做过不少的外科手术,所以对开颅这一手术,他自己是很认可的。但曹操却是一个多疑的人,把脑袋打开,自己还能活下来吗,所以他认定华佗是想害自己,所以并没有同意,甚至还因此将华佗处死了。

“开颅”这一手术,对我们现代医学来讲是常见的一个手术,华佗能想出这样的一个方法可见其在医学上极有天赋。但是如果华佗真的为曹操采取了开颅的手术,曹操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经过历史研究的历史学家可以清晰地告诉你:必死无疑。

条件限制,不可开颅

虽然华佗医术高超,但开颅的危险性太高了,曹操不同意情有可原,并且在我们的历史学家经过多方面的研究之后,开颅这种手术在当时根本就是不可能进行的,如果进行了,一定会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缺少无菌的环境。我们都知道,医院无论在进行哪一项手术的时候,一定是在手术室进行,进行手术之前一定会对所有的工作人,医疗设备进行消毒,才能开展。

而在三国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科技手段,根本就无法实现无菌的手术环境。并且大脑是我们重要的器官,就算华佗开颅手术成功,在受伤的过程中要是感染上很多的细菌,这就会造成很多的麻烦,所以无法实现。

从二个方面来讲,遇到出血的情况无法解决。在进行任何手术的时候,都出现出血的情况,需要进行止血和输血。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知道如何止血,但如何输血呢,没有人知道曹操的血型,也没有输血设备,万一在手术的过程中真的遇到大出血,曹操的结果就只有死亡了。

所以,综合上述原因,哪怕华佗有麻沸散可以进行手术的初级操作,但在后续的操作中还是会面临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如果当时曹操真的采用了开颅这个办法,自己的性命就有失去了。

虽然华佗没能进行这一一个旷世的手术,甚至还惹怒了曹操,惨遭杀害,但我们不得不佩服华佗,作为当时的神医,敢于寻找新的方向,研究医学,探寻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他的智慧,他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小结:

虽然在古代,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很多古人,他们的发明创造不能实现,但他们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有趣的点子,在他们的引导下,我们才有了更多的创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太多财富。

正如“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讲的那样,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开拓新的文明,但也不能丢弃文明历史上优秀的文化,以史为鉴,从历史中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获得成长。

"

-END-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myc.com/dmlplys/116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