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年10月17日,刚满50岁的知名音乐人小胖老师袁惟仁,惊传在上海发生脑溢血跌倒意外,病况一度陷入危急,紧急手术才挽回一命,跟死神搏斗多日,同年12月病情好转,送回台湾治疗。目前,袁惟仁已能睁眼认人,但因为气切,还不能正常讲话。近日,医院直击消瘦的袁惟仁瘫坐在轮椅上,鼻子上装鼻胃管,身上盖大毛巾御寒,由亲友推到户外湖边晒太阳。才50岁的人,人生才刚过半,脑溢血不是老年人的病么,为什么会这么凶险。
脑中风年轻化50岁进入危险期
脑溢血又称为出血性脑中风,通常是因为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形成血块,血块又压迫到其他脑神经及组织,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脑中风不是老年病,由于饮食西化等影响,高胆固醇加上作息不正常,发生年龄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愈年轻的患者,出血症状愈明显!
哪些人容易发生出血性脑中风?林家玮研判,大部分都是有高血压病史的人,血管弹性较差,如果加上糖尿病的话,因血管病变容易破裂,风险更高,很多人因为平常没有异状,未追踪健检报告的红字,或搭配药物控制,发作时才后悔莫及。
对医生来说,50岁为一个切点,过后就算是危险期,55岁以上的罹患脑中风的风险,每10年将以倍数增加,尤其季节冷热交替时,最容易让血管失控。根据国人10大死因统计,脑血管疾病排名均为第2到4顺位,每年平均夺走一万多条宝贵性命,且男性多于女性,即使存活后也会留下程度不一的神经功能障碍。
为何50岁就开始有脑溢血?留意3警讯避免中风不自知?"
三高风险高脑动脉血管瘤较难预知
脑中风可分成2种类别,一种是出血性脑中风(脑溢血),如同水管的管壁爆开,另一种是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如同水管被杂质塞住,血液中的油脂也会卡在血管中,若能在发作后3小时内,及时给予静脉血栓溶解剂,将能大幅减少失能残障风险,2种类别可同时并存,危险因子都以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为主。
出血性脑中风还有一个不确定性因子,与三高较没有关联,即脑动脉血管瘤破裂,由于血管壁较薄的地方,难以承受血流压力,鼓起成为血泡,就像不定时炸弹,破裂时将引发蜘蛛网膜下大出血,让患者瞬间陷入昏迷。名模王亭又年即因脑动脉血管瘤破裂,抢救不及而猝逝。
留意3警讯把握黄金抢救时间
该如何预防脑中风?许多中风病人送医时,虽然说是第一次发生,其实经过断层扫描来看,事前脑部已经有许多小病变,但因症状不严重,患者很容易忽略,一般人也须牢记以下3点警讯,把握黄金抢救时间。
1)脸部表情异常:
脸部左右表情不对称,或嘴歪眼斜,想微笑但表情却不协调。
2)手脚动作迟钝:
单侧手脚麻木或无力,或无法抬高,行动看起来卡卡的。
3)说话口齿不清:
声音含煳或表达能力忽然变差,讲话不流畅,时常有停顿感。
临床上还有其他非典型症状,遇过一名中年男性个案,在打麻将打到一半时,忽然发现摸不到牌,虽然手脚还能行动,但是触感凭空消失,又伴随头晕,经过检查后,才发现脑出血部位,就在中枢感觉系统。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