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是一类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型)最为常见,占淀粉样变性的80%以上。AL型淀粉样变性好发于老年人,预后差,病死率高。美国数据显示AL型淀粉样变性的发病率约为每年8-10例/百万人口,英国近期的研究数据表明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在英国的发病率超过了0.8/10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AL型淀粉样变性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我们的数据显示,-年,在例肾活检患者中,淀粉样变性占其总数的0.5%,年的统计,AL型淀粉样变性已占肾活检总数的2%。AL型淀粉样变性多数患者临床进展迅速,未经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6-15月,10年生存率5%。我们对例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这些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6月,5年生存率仅为30.7%,其中合并心脏和肝脏受累、低血压及肾功能不全者预后更差,而接受化疗或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目前,我国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的诊断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加之相关试验检查项目的开展不够普及,导致此类疾病的误漏诊率较高。在临床上我们强调,对于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中老年患者一定要注意排除AL型淀粉样变性的可能。血、尿游离轻链检测及免疫固定电泳是AL型淀粉样变性有效的筛查手段。临床上90%的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存在血游离轻链水平升高和其比值异常(0.26或1.65),其中80%的患者表现为λ轻链的异常。在这类病人的诊断中要注意:(1)临床表现。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多表现为多系统受累。肾脏受累者以肾病综合征最为多见,部分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心脏受累则表现为非缺血性心肌病变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出现肝脏增大伴碱性磷酸酶的显著升高、体位性低血压、膀胱或肠道功能不全等自主神经病变、假性肠梗阻和腹泻与便秘交替、舌体增大等表现。(2)组织活检。肾活检刚果红染色可以明确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对于无条件行肾活检的患者,皮下脂肪及直肠粘膜等组织是较好的替代部位,70-80%的患者皮下脂肪活检可观察到阳性结果。(3)明确淀粉样变性的类型及确定前体蛋白。轻链染色是确诊AL型淀粉样变性的重要手段。此外,AL型淀粉样变性与浆细胞异常增生有关,实验室检查上需积极寻找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异常增多的证据,通过血游离轻链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结合尿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可显著提高单克隆轻链的检出率。。对于不符合AL型淀粉样变性的患者,应开展A蛋白、遗传性淀粉样物质染色及相关基因检查。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淀粉样变性的诊断也步入了分子诊断的时代,已有报道利用基因组及蛋白组学技术对淀粉样蛋白进行鉴定和分型。(4)确定器官受累的范围及程度。明确AL淀粉样变性后,需要进一步对患者的肾脏、心脏、肝脏及胃肠道等重要器官进行评估,确定这些器官是否受累及受累的严重程度,这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价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AL淀粉样变性的治疗原则是以异常克隆的浆细胞为靶点,通过化疗杀伤这些细胞从而抑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的产生,减少淀粉样蛋白的生成,保护受累器官的功能。马法兰和强的松的方案是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的经典方法,但其治疗的起效时间慢,完全缓解率较低。近年来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成为AL型淀粉样变性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50%的患者可以存活10年以上。但是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相关死亡率仍较高,有报道其治疗相关死亡率在
11-25%之间。健全规范的评估体系,选择合适的患者接受治疗是降低治疗相关死亡率的关键。从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单中心的治疗经验来看,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的疗效是明显的。目前我们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的患者已达余例,总体血液学异常的缓解率达到70%以上,1年生存率90%以上,治疗相关死亡率仅为3%,其长期疗效正在观察中。
近年来多种新型化疗药物的出现,给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也使这类病人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其中又以硼替佐米、雷利度胺的疗效和应用前景更为引人瞩目。我们对72例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方案治疗的疗效进行了总结,这些患者中肾脏受累%,心脏、肝脏和外周神经受累比例分别为72.2%、19.4%和9.7%。治疗后75%的患者获得了血液学的缓解,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4.5%,中位缓解时间为2个月;随访1年的肾脏缓解率为50%,2年为60%,1年的心脏缓解率为40.4%。随访24月,患者的1年和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和75.8%。在总结化疗及干细胞移植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BD化疗联合ASCT治疗AL淀粉样变性的新方案,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BD+ASCT这一新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每组28例患者,结果表明BD+ASCT方案在移植后6月、12月及24月的血液学缓解率分别达到78.5%、82.1%及85.7%,而单纯ASCT对照组的血液学缓解率分别为50%、53.5%及53.5%;BD+ASCT方案的完全缓解率也优于常规ASCT,两组12月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7.9%和35.7%(P=0.03);BD+ASCT方案的2年存活率较标准方案提高了25%。在安全性方面,BD+ASCT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病例,而文献报道的移植相关死亡率为7-12%。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对AL淀粉样变性的治疗逐渐形成了包括新型药物化疗、ASCT以及BD+ASCT联合方案在内的综合治疗体系,使疾病的缓解率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刘志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