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5日的傍晚,急诊科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我厂一位老年男性,在广场发生晕倒,意识不清。接到电话急诊科立即出诊,经院前急救送入急诊科,我科医生紧急会诊,心电监护提示生命体征不稳,心率40次/分,血压76/42mmHg,此时患者意识已经转清。考虑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立即抗休克治疗。询问病史,患者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mmHg,从未系统监测血压及系统诊治,入院前1月因“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在兰大二院行腹主动脉瘤支架术,出院后出现反复头晕,在家自测血压偏低,未引起重视,医院就诊。当时医生考虑发生了“主动脉夹层”,待患者病情稳定立即行CT检查及大血管超声,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随时有主动脉夹层撕裂的风险,医院,经专家会诊,患者手术风险极高,随时危及生命。家属决定将患者转回我院,第二天患者再次发生主动脉夹层撕裂,在亲人的泪水中猝然离世,将遗憾永远留下。
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动脉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系列撕裂样疼痛的表现。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以往的文献报告,1周内的死亡率高达50%,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在60-70%之间。
人类的心脏以每分钟60~次的频率向主动脉内喷射血液,冲击到血管壁上,主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可达6千米/小时。这就相当于一个“拳击手”每分钟向另一个人挥拳数十次,这个被击打的人受到多少点的伤害,取决于拳击手的力量和被击打者的身体素质。主动脉内血流冲击的力量和主动脉壁本身的健康状况,正是主动脉夹层形成的外因和内因。
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主要的致病外因,70%~9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认识高血压(从诊断及治疗):
1.概念:
血压是指循环血液对血管壁侧压力。包括:收缩压与舒张压。收缩压(高压)大于(或等于)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大于(或)等于90mmHg.非同日3次以上。
2.高血压哪些方面危害:
①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
②血管病变:主动脉夹层;
③脑血管:出血性脑猝中,缺血性脑卒中;
④眼底病变:眼底出血;
⑤肾脏:肾结构与功能;
3.高血压诊断还需要作什么检查;
评估有无高血压危险并发症:
心电图,胸片,外周血管超生,心脏彩超,必要时冠脉ct或冠脉造影,头颅ct和或(MRI);
尿常规(尿蛋白);电解质,半胱氨酸,尿b-微球蛋白;肾功能;
动态血压测定;
了解和评估有无焦虑(和或抑郁)共病;
与继发性高血压检查检查:
肾血管及肾上腺B超;
醛固酮测定;
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及定性);
评估有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检查:血脂,血糖。
4.高血压如何用药。
用药选择
①安全、经济、有效,方便。
②经济选择对霸器官保护作用药物!
如:如转氨酶抑制剂(或ARB)抑制心室重构,降低尿蛋白;CCB类药物保护脑血管;B受体组织尤其高血压合并快心率患者,考虑冠心病,干预心脏猝死获益
更大。
备注:需要结合血压分级,并发症综合考虑。
③尤其对依从性患者尽量选择长效制剂和或复方制剂!
5.高血压管理
①了解患者用药依从性或有无不良反应;
②定期测血压(包括自测或社区测血压);
③建议测血压臂式电子血压剂或水银血压剂。
高血压患者自我干预
1.慢病管理不是简单开药,等待并发症和或心血管事件发生。
首先:了解与评估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①了解有无吸烟史,有无冠心病或猝死家族史;了解生活方式及行为。了解睡眠情况。有无活动心悸,气促(或胸痛)等情况;注意有无夜尿增多,需要早期肾功能衰竭鉴别;头昏,头痛症状无论年龄多大,首先考虑测血压!
铭记:不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
如:运动少,蔬菜、水果不爱吃;高盐饮食,饱和脂肪酸摄入;
②体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