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三季度“盱眙好人”公示
好事做多了就成了好人,好人多了就扩大了正能量。盱眙好人,弘扬向上文化!盱眙好人,展示小城大爱!经各乡镇、各单位推荐,经县“盱眙好人”评审小组讨论评审,并通过县政法、公安、计生等单位专项审核。拟命名王守丽等10名同志为年第三季度“盱眙好人”。现予以公示,敬请社会各界监督。
联系人:贾战军周鑫
盱眙县文明办年10月25日
1.王守丽:捐献干细胞异国传佳话
王守丽,女,年11月生,现为中国人寿盱眙支公司收展部经理。年3月5号,县红十字会打电话给正在与客户交流的王守丽,告诉她的造血干细胞与韩国一位患白血病的小伙子配型初步吻合,她接完电话后内心既激动又忐忑。当她把消息告诉爱人时,她的爱人不同意,担心王守丽身体受不了。可最终爱人还是经不住她软磨硬套,答应了她。
经过几个月的化验、配型,终于6月11号接到了当月21号去北京做捐献的消息,成为目前盱眙唯一一个女性捐献者,也是淮安市第一例境外捐献者。
5小时的采集手术,她多次对医生说:多采集点,我没问题。手术非常顺利,她的造血干细胞成功植入另一个异国他乡的有缘人的身体里。
王守丽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医院工作过,因其善良的本质,申请成为中华骨髓库一名志愿者。她平时乐于助人,行善施德。年12月,她荣获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首届十大感动人物,并获得梦想基金元。她把这笔钱毫无保留的捐给盱眙县第二中学的十名贫困学生。
王守丽同志成功捐献后,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和 “为了供姐姐、妹妹和我上学,父亲一边种地,一边在石灰厂上班,可没少吃苦”,问及带爸爸一起打工的初衷,张海林的回忆再次被勾起,他只是反复强调一个道理,赡养父母本就是子女的责任,仅仅给予物质远远不够,唯有不离不弃的陪伴才是真正的赡养。 姐姐嫁在福建,妹妹嫁在安徽,张海林说,子女一个个离开了身边去了外地,让父亲成了不折不扣的“空巢老人”,而母亲的去世更是给了父亲沉重的打击,年,父亲患上了淋巴癌,经过治疗后,虽然有所好转,可就是这场病,让张海林心里觉得有太多的内疚,当时,带着父亲在深圳打工的张海林在父亲的问题上十分敏感,可以因为父亲的一句“空气不好”,考虑换工作地点。 年元月份,张海林来到了盱眙,只因企业负责人愿意给父亲一份工作的承诺。 “没有上下班时间的要求,没有工作多少量的要求,主要是让他无聊时候活动活动筋骨,锻炼锻炼身体”,企业负责人常生告诉记者,有感于张海林的孝道,其他职工有空的时候,常与才人聊聊天,散散步,让老人的心情愉悦。 “父亲爱抽烟,爱吃辣椒,可因为身体不好,这些都要严格控制,父亲坐车会晕车,所以去年过年我们就没有回老家过年,父亲在盱眙什么都觉得好,可因为方言差别,朋友不多,父亲看电视爱看新闻类节目……”陪伴父亲越久,张海林对父亲的细节就越入心,在他看来“父母在给予我们爱的时候是那么无私,我们身为子女,其实做的还远远不够”。
在可以尽孝的最好时间不让父母等待,张海林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要及时表达你的爱,用你的行动向父母告白。
随儿子到盱眙打工的日子已过去天,在这个民风淳朴的陌生环境里,因为有同在公司打工的儿子张海林陪伴,父亲已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8.王兰英:家有植物人爱心永相随
王兰英,女,年11月生,现为马坝镇卧龙村村民。说起王兰英6年间伺候着“植物人”丈夫赵长和的事儿,村民们都连声夸赞。
王兰英的丈夫赵长和是一名村医,年突发脑溢血,颅内动脉血管瘤破裂,经开颅手术终于保住了性命,但他却失去知觉,成为了半植物人。对于妻子王兰英来说,将来如何面对?
王兰英的三个孩子都在外地上大学,听到这个消息都想辍学回家,王兰英当时严厉批评了孩子,并坚定地说,有妈妈承担,只要你们学业有成,是对爸妈最大的回报。
在医院里,王兰英就开始细心地向护士学习护理,学会如何给丈夫翻身、按摩、处理大小便,同时学会用鼻饲管给丈夫喂饭,学会了定时用紫外线灯消毒,学会了用吸痰机给丈夫进行吸痰等等。
王兰英家的墙上贴满了各种颜色的小条子,上面写满了各种丈夫护理注意事项。“年母亲在平淡生活中突然出现护理父亲这么多事情,她学会了适应。每逢农忙时节,母亲要准备父亲所需的一切护理物品,又要忙田里抢收抢种。农忙时,母亲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有一次她晕倒在田里,是邻居把母亲背回家。”王兰英的女儿如是说。
“在白天里,给丈夫每隔两个多小时翻身,两个多小时喂饭。喂饭时,只能用针管压进鼻孔里,颈部气管里的套管一天要清洗2次,还要为丈夫拍背和按摩,冬天夜里要用身体温暖着他。”谈起给丈夫赵长和食谱时,王兰英平静地说:“丈夫早晚饭吃的是牛奶和鸡蛋,还有可口的稀饭,中午一个荤菜。去年给丈夫做一次身体检查,发现他血糖达到10个点了。后来尽量减少荤菜,牛奶也相应减少,现在经医生检查他得血糖稳定在8个点了
2多个日日夜夜,王兰英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肩护理着丈夫,拉扯着三个孩子。她想跟丈夫赵长和说:“我累了,快起来帮帮我。可是他只能听、不能说,连睁眼看看自己,都是奢望。只有在夜深人静时,依偎在丈夫身边,鼓舞着她生活的勇气。
9.王新中:女婿照顾卧床岳父母十六年如儿尽孝心
王新中,男,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为县兽医站驾驶员。年工作至今,他坚持十几年悉心照料瘫痪的岳父岳母,多年来,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王新中的岳父八十年代就退休了,退休不久就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口齿不清、长年卧床。岳母也因为常年劳作积劳成疾,身患心脏病、哮喘等多种病。王新中主动向妻子提出把二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便于照顾他们生活起居。从此,老人们的饮食起居、买药看病等一切问题就成为夫妻俩的每天必做的功课。
因为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王新中、侯建华夫妻俩既要带好孙子,又要照顾好行动不便不能自理的两位老人,辛苦并快乐着。为了减轻妻子负担,王新中每天都早早起床帮老老人洗漱端马桶,积极主动给老人做推拿、擦身子、清洗被褥等,常常与早起爱锻炼同事笑谈早起服侍老人是自己最好的晨练。老人习惯早睡早起,傍晚早早的吃过特意熬制的稀饭,在女婿女儿的服侍下,泡泡脚上床休息,而王新中夫妇还不能歇下来,因为还有个精力充沛的小孙子还不想睡,还要爷爷奶奶陪着看电视讲故事后才能睡觉。
遇到老人长期卧床不适、心情烦是常有的事,王新中总是陪着笑脸端茶送水喂药喂饭。老人身体不舒服时的心情都能理解,希望儿女能寸步不离,他们也就更是随叫随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老人。要是老人生病了,半夜请人医院治疗也都是正常的。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两位老人瘫在床上多年,王新中端茶送水做营养餐喂饭,勤洗勤换全身按摩,老人们没有生褥疮,毫无怨言,天天很开心。年年初,八十多岁高龄的岳父去世,按照老人心愿安葬了。一个月后,八十多的岳母也去世。在王新中和妻子悉心照料16年下,老人们安详的走完了下半生。
10.过志宏:十年资助寒门学子梦圆贫困生大学梦
过志宏,男,年8月生,维桥乡人,现任江苏宏元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过志宏曾是一名职业军人,转业后过志宏白手起家,历经千辛万苦,一手创立了自己的房地产集团公司。浓浓的乡情一直寄存在过志宏内心深处。家乡是一个并不富裕苏北乡镇,由于一些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贫困,导致很多优秀的寒门学子面对高额的学费不得不辍学在家。这些孩子的境遇一直让过志宏牵挂在心,事业有成之后的他不忘感恩家乡。自年起,每年的8月份,过志宏都会拿出3万元捐助家乡的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学子,十年来未曾间断过。漫岗村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刘群,连续五年都得到他的资助,在他的帮助下,如今刘群已经踏上工作岗位(医院普外科担任主治医师)。
陈双,维桥大圣村人,父母双方都是残疾人,家庭非常困难。在年考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就读环境保护专业。但是面临学费问题,一家人陷入了困境,正在这时过志宏董事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至年两年资助她1元,并承诺帮助她完成学业。在他的资助下,已有20多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学子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十年来,他通过为残疾人提供资金上的援助,不仅保障了残疾人的日常温饱,同时也促进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支持残疾人良好的助残环境和社会风尚。
年近六旬的过志宏一直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满满的爱心将慈善义举惠及家乡父老。十年来,过志宏先生已经成功捐助寒门学子人次,捐出善款共计30万元,他多年来的善举在盱眙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赞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