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临床常用的股动脉介入穿刺止血器械

近年来,心脏及大血管介入治疗因其微创、快速、安全有效等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介入治疗中相对成熟和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该领域内的心血管介入器械、脑血管介入器械、外周血管介入器械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

经股动脉穿刺是介入诊疗的常用途径之一,穿刺点的同手术期血管并发症始终是每个介入医师不得不时常面对的问题。针对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止血方法有:手工压迫止血法、机械压迫止血法、血管闭合器止血法等。传统的手工压迫法临床应用时间较长,但长时问压迫止血及卧床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血管闭合器及各种机械压迫装置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术后卧床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但同时也无法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并发症。因此,介入穿刺手术患者和医师对新型止血方式的渴求从未停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目前临床常用的股动脉介入穿刺止血方法。

1、人工压迫止血法

人工压迫止血是最传统也是目前最常用的股动脉止血方法。其优点在于经济、相对可靠,当其它方法止血失败时最终仍需通过该方法解决和补救。当然,它的缺点也比较突出,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加剧了患者的痛苦。特别是术中常需大量抗凝药物的介入手术,术后3~4h测ACT,ACTS时才能拔管,拔管后压迫止血时间多在25min左右。人工压迫止血后另需加压包扎6~12h、卧床18~24h,如遇遇到患者肥胖或穿刺部位过高或过低等情况,会造成压迫困难、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迷走反射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发生。当然,这还与鞘管大小、抗凝强度、穿刺技巧及置管时间的长短有关。

2、止血敷料辅助人工压迫止血法

止血敷料有天然生物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人工纤维蛋白敷料、矿物质敷料、液体类敷料、金属类敷料等许多种类。拔除鞘管后,可将止血敷料从体表按压于局部穿刺处,当血液从穿刺点渗出到止血贴时,因贴膜的毛细现象而使血流停滞,从而迅速完成局部止血过程。其优点主要是操作简单,止血迅速,目前这类敷料主要用于抗凝患者。尽管其缺点是仍需辅以4~10min的手工压迫,但这已经算是非常大的进步了,这也必将是今后临床介入穿刺止血的主要方向。国内现有的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止血敷料主要有:壳聚糖敷料和藻酸盐敷料两种。

1)壳聚糖所带的正电荷可促使带负电荷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凝聚,不依赖正常凝血因子作用即可达到迅速凝固血液、封闭创口的作用。此外,壳聚糖可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伤口被感染。使用壳聚糖敷料止血后,患者可在介入穿刺手术后1至2小时离床活动,可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2)藻酸盐中的钙离子可参与凝血因子活化程序,加速创口凝血、愈合。海绵敷料孔洞大小为~μm,有助于液体吸收,不易外渗,不粘着伤口。

3、机械压迫装置

目前,应用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机械压迫装置有多种。

气压装置是将可充气的透明袋定位于股动脉穿刺部位,再用置于患者臀下的皮带将塑料弓板固定,当血管鞘退出股动脉时高压充气透明袋可暂时阻断血流,然后逐渐减压,以能摸到足背动脉搏动而又无穿刺部位出血为度。

C形夹压迫器则是一种机械钳,由一种连接在平板上的C形臂压在动脉穿刺部位的皮肤上,施加足够的压力以防止出血,同时保持足背动脉的微弱搏动,C形臂的压力可任意调节。

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主要由固定胶带、椭圆形压板、基座、螺旋手柄和度盘组成。其操作方法为:首先将血管鞘适度外撤,确认股动脉穿刺点及鞘管进人股动脉的方向,覆盖1~2块无菌纱布,将压迫止血器椭圆形压板压紧血管穿刺点,用十字胶带固定,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螺旋手柄6至8周(螺旋手柄每旋转1周,压板的上下距离变化为4mm)后拔除血管鞘。通过透明基座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酌情加压,以能触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6~8h后,逆时针旋转螺旋手柄至完全松解,撤除十字固定胶带,患者即可简单下床活动。

4、血管闭合装置

临床应用的血管闭合装置按止血原理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4类:穿刺道栓塞类、血管缝合类、血管缝钉类以及穿刺道临时封堵类。

▌穿刺道栓塞类装置

穿刺道栓塞类血管闭合装置主要有Angio-seal与Exoseal。

1)Angio-seal

Angio-seal

Anglo-seal装置利用附在装置上的锚封闭血管穿刺点,同时用胶原海绵在穿刺点外形成叠层机械作用,进而促进凝血形成。

Angio-sealDevice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myc.com/dmlplhl/9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