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该病特点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且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其主要症状为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眼震、复视、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传统治疗方法往往见效慢、疗程长,我们应用天眩清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医院内科-04~-10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发病在72h内的住院患者例均做TCD颈部X光片头CT等检查均证实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男性14例,女性36例,年龄39岁~80岁,平均62.8岁,合并颈椎病7例,合并高脂血症6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8例,合并血管神经性头痛2例,合并脑梗塞3例,伴恶心呕吐及眼震者7例,头痛.睡眠障碍1例。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42~79岁,平均58.6岁,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高脂血症5例,伴睡眠障碍5例。两组年龄.性别。并发症及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丹参注射液30mL及丁各地尔0.2分别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mL,每日一次,口服氟桂利嗪。另治疗组另予天眩清注射液(昆明制药集团有限公司)mg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mL静点,有并发症者予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估,同时查TCD。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治愈:原有症状消除,脑血流基本正常。显效:原有症状基本缓解,脑血流轻度异常。有效:原有症状基本减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无效:原有症状及脑血流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治愈28例(56%),显效15例(30%),有效5例(10%),无效2例(4%)。对照组50例:治愈17例(34%),显效10例(20%),有效11例(22%),无效12例(24%)。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导致脑血流下降,缺血,缺氧,因而出现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眼震、复视、共济失调等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可使大脑皮质脑细胞变性,神经脱髓鞘。如果血液供应改善,则可恢复脑细胞的机能。天眩清注射液主要成分为天麻素,可恢复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间的平衡失调,具镇静、安眠、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综合征、眩晕、血管神经性头痛等,适用于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本品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在临床应用中对上述症状的治疗,取效满意,并且对内耳性眩晕的治疗也有效。研究表明,天麻素能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血流灌注量,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阻力亦增加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使脑供血得到改善。中医学认为,天麻具有平肝、息风、定惊、止眩晕的功效,为治眩要药,故对头痛、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者亦有疗效。因此,可推广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等。
来源: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年第30卷第1期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