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摇钻孔,再用锯条helliphe

医院大家肯定不陌生,先进的医疗设备,娴熟的医疗技术,舒适的就诊环境。但是你们知道改医院是什么样子的吗?30年前,全扬中县第一台开颅手术是怎么做的吗?今天,小编就带你们去揭秘。

30年前完成全县第一台开颅手术年轻的医生就是于守永,他说那台手术时在年9月份做的,医院进修回来,去进修为的就是学习脑外科知识。因为没有CT,只能根据伤情以及受伤的力学部位来判断病人脑中的血肿部位,然后再进行钻孔探查。“用手摇钻钻出一个一个的洞,然后再用锯条把洞与洞之间的连接处锯开,这才完成开颅的第一步。”于守永说,当时也没有显微镜,一场手术全靠肉眼和经验来操作。

△于守永医生

就这样,全县的第一台开颅手术成功了,自此之后扬中人民再也不用坐船出县城去做开颅手术了。医院一次次的改革变迁,开颅手术的手术工具也越来越先进,手摇开颅钻变成了电动的,老式电刀变成双极电凝……

虽然第一台开颅手术成功了,医院规模小、底子薄、条件差、发展缓慢,70医院房屋总面积只有平方米。改革开放后,人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80年代,人医除兴建了一批医技楼、药剂楼外,医院职工建造了4幢宿舍大楼,建筑面积已达平方米,是建院初期的70多倍,年共有张编制床位。

△80年代前进南路院区

△80医院大门

△80年代妇外大楼

△80年代门诊部

△80年代的病房

进入90年代,卫生改革的浪潮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医院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医院重新选址,并逐步兴建门诊楼、医技楼、供应中心和门市综合楼。

△90医院一角

△90年代的口腔科

年医院整体搬迁,随后又兴建了制剂楼和康复楼,医院建筑面积就突破平方米,是前40年的两倍,是建院初期的倍。年9月,市人医综合病房大楼启用,周围环境也全部整治出新,总建筑面积达到平方米,相当于建院初期的倍。医院编制床位张,病区17个,年完成门诊诊疗88万人次左右、出院病人2.5万人次,完成手术人次。

△年搬迁至扬子中路新址

△年新病房大楼

△年修缮后的门诊部

△现在的口腔科

△现在的三人病房

“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一直是人医的发展思路,要想高标准医院,靠医院大楼的翻新远远不够。曾因市人医设备缺乏,不少急重症病人不得不转院到外地治疗,然而在交通落后的年代,有不少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留下了终身遗憾。“只要是病人需要,哪怕勒紧腰带,也要添置先进医疗设备。”市人医历届院领导都是这样做的。

△年,扬中首台CT医院

年,市人医不医院率先购置西门子单排CT机,医院为之轰动,扬中病人从此结束了做CT检查需要到镇江的历史。目前CT设备已更新为64排螺旋CT,其他科室的设备更新也是日新月异,如检验科拥有最先进的生化检验仪、放疗科拥有直线加速器、内镜室拥有省内最先进的奥林巴斯电子胃镜、超声科新添置了一台国际上最高端的西门子AcusonS全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

现在几乎每个医技科室都拥有最先进的医疗设备,都可以实现数字终端化,能够保证诊断治疗更科学、更准确。全新监护设备的引进,医院能够对重症患者进行动态监护,大大提高了抢救病人的成功率;24导联心电图仪的引进,能够对患者进行24小时监控,可以对患者早期心脏病进行准确诊断……

△64排螺旋CT

△进口医科达全数字化PRECIS直线加速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医院只有内儿科、外科、妇产科、检验科、放射科等为数不多的专科,专科技术水平也仅限于治疗一些常见病,疑难杂症都要坐船去镇江、南京、医院看,满足不了市民看病的需求。

40年后,人医临床专科已达到32个,医技科室8个,外科、内科等专科已经细分,根据百姓的健康需求,还相继成立了许多新的专科。开展了神经、心脏介入治疗等一批先进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DSA介入设备

内镜下治疗在镇江地区率先开展了“经内镜行微创手术”,尤其在消化道早期肿瘤治疗方面,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每年完成1~3级手术例左右,四级手术余例。

△内镜清洗工作站

胸外科也是镇江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经上腹右胸径路实行标准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极大地方便了食管癌淋巴结清扫。并创新开展腔镜下食管癌手术,填补了本地区空白。

△胸外科食管,贲门癌手术享誉省内外

今年3月中旬人医康复科正式启用,日接待康复治疗45人次左右,主要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等,同时,康复科还负责全院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等专科住院病人的康复治疗任务。

△康复大厅

肿瘤科是扬中创建最早的镇江市重点专科,在临床开展各种实体肿瘤的化疗、晚期癌症病人的镇痛治疗、中医药抗癌治疗等综合治疗。开设中西结合门诊,提高综合治疗的疗效。近年来,医院合作,在基因检测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实体瘤的靶向治疗,提高了疗效。

△肿瘤科三级查房

医疗能力的逐年提升,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留在扬中本地就诊。而市人医没有就此松懈,而是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坚持把“科技兴院”医院发展的战略措施,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医院通过考核、推荐、对照标准,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考核,给予必要的资金、设备、人才的支持,使一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医院的发展后劲。为使实现可持续发展,医院同时注重对技术骨干、后备人才的培养,在选定进修生、外出参观学习、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方面给予他们政策上倾斜,医院合理的人才阶梯。

△镇江市普外科消化内镜年会暨胃癌多学科新进展学习班

△后勤心肺复苏培训

还会每年选派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精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近年更是带着“任务”出去学习——进修结束后一定要带回一项新技术或新项目。为加快人才建设,医院筑巢引凤,提前招聘重点院校毕业生和成熟人才。

目前,市人医拥有高级职称人员人,硕士研究生38名,兼职教授、副教授13人,省、镇江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镇江市“技术骨干”8人,扬中市“专业技术带头人”18人,是南京医科大学、江医院。

△第二届“师带徒”签约仪式

医院职工能展示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释放压力、陶冶情,自年至今,医院已经连续开展了十届职工文化节了。活动内容有运动竞技(拔河、趣味运动会、十公里健走)、一日踏青、观影、各种人文讲座和培训、舞蹈大赛、唱歌比赛等,将互动休闲娱乐、职工才艺展示、人文素养育成等多种形式汇聚融合。

△舞蹈大赛

△拔河比赛

△篮球赛

除了苦练内功,医院还与南京、上海医院开展了技术协作;截止目前,建立了朱大龙、韩素萍、施瑞华、肖湘生、凌秀凤5个著名教授专家工作站,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外院专家在医院完成门诊疑难病例诊疗余人次,手术84人次,开展教学查房、讲座23次。

△朱大龙工作站揭牌

△医院院长朱进华与韩素萍教授共同为工作站揭牌

△施瑞华教授工作站揭牌

△肖湘生工作站成立

△凌秀凤工作室揭牌

“崇德、精术、求实、务新”的人医精神是一代代人医人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在老一辈医务工作者中,医德高尚者大有人在,医术精湛者不乏其人,医院精神,医院发展突飞猛进,医院美誉名扬江洲。

编辑

陈燕制作

笑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myc.com/dmlplcs/11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