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LT)获授权转载
脑出血,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你可能以为只有老年人才会患上。
可如果告诉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因为不良生活习惯,倒在脑出血的黑手下,你还会我行我素吗?
9月11日,网友
卡卡Prancil发微博称,由于自己常年熬夜、作息不规律,以及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等原因突发脑出血,送医后医生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医院躺了整整9天,才恢复清醒。
以下是
卡卡Prancil的微博全文↓(文字框可滑动查看)失联整整9天,没有什么别的原因。9月2号,上周六下午1点,我突发脑出血住院了。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任何剧烈碰撞。
整理了一下大概经过:
9月1号晚上甚至还和朋友聚餐吃完饭回家,玩完手机一点半睡觉,9月2号中午被楼上噪音吵醒,心烦意乱猛的起床。一瞬间,感觉脖子剧烈疼痛。因为一直有点颈椎病,以为是颈椎不好,结果不到三秒,后脑勺突然像针扎一样一阵阵痛,伴随而来的是后脑内部一阵暖意。那时痛感不是很明显,但身上开始出冷汗,一层一层的出,短短几秒,手臂上的汗竟滴在地板上。当时心想,完了!肯定脑内出问题了。
我第一时间给住在附近的同事打电话,开口说话发现自己已经变得哆哆嗦嗦,话不成章。同事告诉我他在外面,没办法第一时间过来。
第二时间给我最好的朋友A打电话,因为话不成章,朋友以为我肠胃炎犯了,让我和住的比较近的朋友B先联系。朋友B接到电话,她说如果你觉得非常不舒服,赶紧打。
现在想想真是万幸,脑内淤血没有遮挡我的视神经,我挂完朋友B的电话,立即拨打了。当时我的体力仅足够我说出地址,哆哆嗦嗦说完地址,大约10分钟时间来了。
在这10分钟里,我竟然稳定心智,把我所有的医保卡,身份证,银行卡,还有手机充电器,充电宝一切可能需要用到的工具都整理在我的小包包里,然后稳定了一下,我去把胸贴穿上,换上了一件上衣,把汗湿的换掉。
医院离我家并不远。但是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被送到急救室,护士过来问了一句你一个人吗?你的家人呢?我说我的家人和朋友正在赶来的路上,目前一个人。护士说那怎么能行,谁帮你挂号买病历啊?那这样吧,你先拿个呕吐袋在这里休息一下吧。然后我就被放在旁边默默等着。这个时候的医生在我耳边问我,总共元,你是付现还是支付宝。我说我没有钱……然后他就把他的收款 这条微博发出后,立刻引发网友广泛 年轻人为什么也摊上脑出血?如何避免悲剧发生?《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带你揪出疾病背后的诱因,送上养护血管高招。
受访专家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牛俊英
医院分院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副主任朱鑫璞
医院神经科主任李中
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胡俊
医院神经内七科主任蔺慕会
脑出血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与先天因素及血管壁发育有一定关系。
而后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即所谓的“三高”。
血压过高会对血管壁造成冲击,时间久了会在血管壁上形成一些“小瘤”,当遇到突发因素时,这些“小瘤”就会破裂,造成脑溢血。
某些不良习惯,如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会令血脂增加、血压升高,加大脑溢血概率。
脑出血开始缠上年轻人
近年来,年轻人突发脑出血的案例不胜枚举。
《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上发表过一项研究,比较了~年与~年的中风数据后发现:44岁以下中风患者的占比,增加了41.5%。
专家表示,当供给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时,脑卒中就可能发生,包括血管阻塞(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不一定会看年龄,很多不良习惯和慢性病都可能导致。
这几种状况,警惕是脑出血
虽然网友“卡卡Prancil”说这次脑出血无任何征兆,但其实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几天或前几小时,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
如果能及时鉴别,医院争分夺秒进行治疗,就可以控制疾病发展。
突然感到眼部不适
瞳孔异常(不等大),常引起颅内压增高,有时还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
突然意识出现障碍
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
性格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突然感到头晕
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
头痛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
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突然口眼歪斜
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或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突然全身异样
全身疲乏、麻木、无力,活动不便,出虚汗,低热,胸闷,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
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嗝、呕吐等。
5种坏习惯是幕后黑手
专家总结出诱发脑出血的常见习惯,提醒你一定别拿性命开玩笑。
熬夜
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机能减退,如果生活不规律,作息混乱,易使自身代谢紊乱,引发脑出血。
酗酒
大量饮酒可导致高血压,并且影响凝血功能,增加脑出血可能。
排除其他因素,酗酒者脑出血的死亡风险是其他人的2倍。
大量吸烟
酗酒者通常也是烟民,烟和酒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吸烟越多,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就越大。排除吃盐过多、体重大、家族糖尿病史等因素,每天抽烟超过20支的人,发生脑出血的几率是非吸烟者的2.84倍。
爱激动
曾有一位老年女性病人,就是在打麻将时情绪激动导致了脑出血。
因此调整情绪,保持乐观开朗,避免大喜大悲大怒尤为重要。
不规律服用降压药物
高血压病人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定量、长期服药治疗。
不按医嘱服药,自行增减药物种类和药量,都会让血压波动幅度过大,诱发脑出血。
8件小事,预防脑出血
除了在生活中规避上述坏习惯,还有一些小细节,医生希望你每天都要做。
晨起称体重
每天早上排尿、排便后的体重数值比较准确。
把体质指数(BMI)控制在最好控制在18.5~24,BMI超标会增加心脏负担,对血管壁产生不利影响。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
建议体型偏胖的人早察觉肥胖苗头,及时改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预防超重和肥胖,保护血管。
早餐喝杯豆浆
豆浆不仅美味,还富含植物蛋白、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有益血管健康。
注意天气变化
老年人对天气适应能力减弱,过冷过热都会使血管过于紧张收缩或血黏度增加,诱发脑出血。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午餐吃点蒸鱼
鱼肉脂肪含量较少,却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不仅能改善脑细胞、神经系统功能,还能延缓动脉硬化进程,保持血管弹性。
防治便秘
大便燥结而用力排便,不但会使腹压升高,血压、颅内压也将同时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
可多吃些菌菇类、芹菜、韭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蜂蜜水、芝麻、红薯、玉米等也不错。
多做有氧运动
每周运动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快步走、游泳、慢跑等。
晚餐喝碗杂粮粥
五谷杂粮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有尿及时排
患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如果长时间憋尿后突然用力排尿,会使迷走神经变得过度兴奋,促使脑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诱发排尿性晕厥,甚至致命性脑出血事件。
尤其是夜晚起夜,不要因怕冷怕麻烦而憋尿,应及时入厕。
“脑出血”离我们并不远!点击下方大拇指,保持良好作息,消灭不良习惯,给自己一个健康的体魄吧?(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来源:生命时报(LT)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