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1、心脏传导系统P
2、窦性心律超过~称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次??60次
3、窦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
4、病窦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②、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③、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5、房性心律失常包括
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6、典型房扑的频率为,终止房扑最有效的方法是
??~次/分,直流电复律
7、房颤的听诊特点09
①、心律绝对不齐
②、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③、脉率低于心率,这种脉搏脱漏称为脉搏短促
8、房颤治疗最重要的是
抗凝治疗(因为栓塞发生率较高
可9、房颤的临床分类
①、首诊房颤:首次确诊
②、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通常为48小时,能自行终止
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非自限性
④、长期持续性房颤
10、房颤的心电图
①、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与振幅变化不定的f波,频率约~次/分
②、心室率极不规则
③、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增宽变形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1、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为
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
2、AS,CHD的高危因素
①、吸烟②、高血压??③、血脂异常
④、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女<65发病)
⑤、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⑥、糖尿病
3、CHD
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4、CHD的分类
①、慢性冠脉病
稳定型心绞痛SA,缺血性心肌病,隐匿性冠心病
②、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5、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预防在于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①、一般防治措施
??1)发挥患者的主管能动性配合治疗
??2)合理的膳食
??3)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5)提倡不吸烟不饮烈酒
6)积极控制与本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②、药物治疗
??1)调整血脂药物
??2)抗血小板药物
??3)溶血栓和抗凝药物
4)针对缺血症状的相应治疗
6、稳定型心绞痛
也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
可7、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电图为
心内膜下缺血区的ST段压低
8、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UA)不稳定型心绞痛,(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9、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①、增加心肌氧耗:感染,甲亢,心律失常
②、减少冠状动脉血流:低血压
③、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贫血和低氧血症
10、心梗时间窗
??6小时内溶栓,12小时内放支架
11、UA/NSTEMI定义及其治疗目的,治疗包括内容
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远端血管栓塞导致的一组临床症状
目的:即刻缓解缺血和预防严重不良反应后果
内容:抗缺血治疗,抗血栓治疗和根据危险度分层进行有创治疗
12、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三种临床表现
①、静息型心绞痛:发作于休息时,时间通常>20分钟
②、初发型心绞痛:通常在首发症状1~2个月内,很轻的体力活动可诱发(CCS3级
③、恶化型心绞痛:在相对稳定的劳力性心绞痛基础上心绞痛逐渐增强(更剧烈,更频繁,CCS至少??3级)
13、STEMI
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大多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14、急性心肌梗塞症状
①、疼痛????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
②、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③、肠胃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疼痛
④、心率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⑤、低血压和休克疼痛缓解后,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尿量减少
⑥、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15、AMI引起心力衰竭的killip分级
Ⅰ级:尚无明显心力衰竭
Ⅱ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
Ⅲ级:有急性肺水肿,全肺大,小,干,湿啰音
Ⅳ级: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16、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
①、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②、宽而深的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③、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17、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要点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①、疼痛
??1)部位中下段胸骨后相同,但可在较低位置或上腹部
??2)性质压榨性或窒息性相似,但程度更剧烈
3)诱因劳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食不常有
??4)时限短:1~5分钟或15分钟内长,数小时或1~2天
??5)频率频繁发作不频繁
??6)硝酸甘油疗效显著缓解作用较差或无效
②、气喘或肺水肿极少可有
③、血压升高或无显著改变可降低,甚至发生休克
④、心包摩擦音无可有
⑤、坏死物质吸收的表现
??1)发热无常有
??2)血白细胞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同上
??3)血沉增快同上
??4)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同上
⑥、心电图变化无变化或暂时型ST段和T波变化有特征性和动态性变化
18、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①、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最常见):多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
②、心脏破裂:少见,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
③、栓塞:可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④、心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
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肺炎,有发热,胸痛症状。
19、心肌梗死需做哪些检查确诊,如何处理
检查:心电图、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
处理:
①、监护和一般治疗:休息,监测,吸氧,护理,建立静脉通道,阿司匹林
②、解除疼痛:哌替啶,吗啡,硝酸酯,β受体拮抗剂
③、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ADP受体拮抗剂
④、抗凝治疗
⑤、再灌注心肌:介入治疗、溶栓疗法
⑥、ACEI,ARB治疗
7、调脂治疗
⑧、消除心律失常:避免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⑨、控制休克:补充血容量,应用升压药等
10、治疗心力衰竭:以应用吗啡和利尿剂为主
20、急性心梗各种酶出现的时间,高峰时间
①、肌红蛋白:起病后2h升高,12h高峰,24~48h恢复
②、肌钙蛋白(cTnI或cTnT):起病3~4h升高
??I蛋白11~24h高峰,7~10d恢复
??T蛋白24~48h高峰,10~14d恢复
③、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4h内升高,16~24h高峰,3~4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