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变化,现在患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包括高血脂、颈动脉斑块,脑梗,冠心病,间歇性跛行等,这些人当中很大一部分人应该吃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脂的主要药物,具有降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和抗炎、稳定和轻度逆转动脉斑块的作用。但是有些患者担心,长期吃他汀类药物会引起肝损伤等副作用,所以敬而远之,不敢吃药,这就可能会延误病情。
他汀真的会引起肝损伤吗?
事实上,他汀类药物的肝毒性是概率并不高。多项研究表明,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仅有0.5%~2%的人会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通常在开始治疗的三个月内,继续服药会逐渐恢复正常。这些指标的升高往往是一过性的,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停药或减少他汀剂量后就可以使升高的肝酶下降。
一般而言,轻度的转氨酶升高(<3倍正常上限值),仍可继续服药,治疗期间动态复查,建议治疗1~2月后复查肝脏转氨酶;若无异常,以后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即可。
做到这5点避免或减少肝损伤
1小剂量开始用药
转氨酶升高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密切相关,对于单纯控制高血脂,或者颈动脉斑块或狭窄,可以从小剂量开始,比如阿托伐他汀10毫克或者瑞舒伐他汀5mg,后续加量到足量。
如果是新发脑梗或冠心病,需要从足量开始服用,等病情稳定后,可酌情减量。
总之,药物剂量越大,肝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越高,从小剂量开始用药是一种选择。
2选择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他汀
他汀类药物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主要经过肝脏代谢,有肝功能不全、乙肝的患者应避免选择这些药物。
而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几乎不经肝脏代谢,对肝功能影响小,可以优先选择。
3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少的他汀
临床上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多数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比如抗生素,止痛药,降压,降糖药等,有些药物经肝脏代谢,如果使用不当,协同作用加强,就容易导致肝损伤。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等药物对需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影响较小,因此,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以考虑这3种他汀。
4更换药物
是药三分毒,如果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确实反复出现肝损伤,就需要换药,可以选择依折麦布、普罗布考,PCSK9抑制剂等,具体选择哪一种,要咨询专业医生。或者小剂量联合使用,这样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且轻微。
5规律用药,规律饮食和作息
服药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按照医生规定用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服药时间应该是饭后1~2小时,此外服药期间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少喝酒,合理作息,不熬夜,从多个方面减少肝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