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血液科、肿瘤科成功为3位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相继实施介入治疗(脾动脉部分栓塞术),临床达到满意疗效。
3位患者诊断均为“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其中两位男性,一位女性,年龄在60——69岁,共同的临床特征是肝硬化病史多年,脾功能亢进引起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
在实施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呕血、便血)均明显缓解,外周血常规三系细胞指数快速回升,栓塞后不适症状轻微,术后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什么是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症(脾大),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常由肝硬化等引起。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顽固性减少、门静脉高压、门脉及食道胃底静脉扩张并易破裂导致呕血、便血,甚至危及生命。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治疗脾亢的机理
PSE是通过阻断部分脾动脉血流,减少脾内血流量,使脾实质发生梗死,减少血细胞破坏的场所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许多研究还证明了PSE术后血小板升高的免疫机制,术后血小板抗体分泌明显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延长。当栓塞程度超过60%时,还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减少脾亢复发的始动因素及食管破裂出血的危险。另外PSE术后肝功能好转可能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液回流量增加及脾脏对肝纤维化的调节作用有关。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的适应症
各种原因之脾肿大合并脾亢具外科手术指征者,均适用于介入治疗。
1.门静脉高压症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
2.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3.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过内科治疗无明显改善者;
4.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或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5.脾动脉瘤和血管畸形;
6.脾外伤破裂出血或包膜下血肿;
7.高雪氏病引起肝脾肿大者;
8.肾移植术前和肝癌介入治疗时的白细胞减少症;
9.骨髓异常增殖症并血小板减少;
10.脾、门静脉血栓形成或海绵样变并发脾功能亢进和脾肿大。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的禁忌症
1.全身极度衰竭、严重感染、发热应视为绝对禁忌症;
2.明显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3.脾动脉选择性插管失败,不可在腹腔动脉干注入栓塞剂;
4.不适于动脉造影者亦不适于脾栓塞术。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的优缺点
优点: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已有20余年历史,其优点是不需要全麻,创伤小,并发症少,身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降低门脉高压、纠正脾功能亢进症、预防治疗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恢复血象等均有肯定疗效,且可保存脾脏的免疫功能;
缺点:
术后病人往往会出现程度不同的腹痛、发热等现象,让有些患者望而却步。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改进,术后不适症状正在渐渐消失,更多的患者也慢慢接受了这种安全有效、微创微小、恢复快捷的介入性治疗方法。(供稿
图片:李金红)
血液科、肿瘤科简介
一、人员设置
现有医务人员26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5人。护理人员16人,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5人,护士5人。
二、医疗设备
拥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全套设备、美国GE公司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直线加速器放疗机、穿刺活检枪、生物安全柜等肿瘤治疗相关设备和技术。
三、开展业务
1.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殖性疾病(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各类贫血、DIC、血液系统疑难疾病诊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治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或增多性疾病;
2.各种实体肿瘤(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胆囊癌、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宫颈癌等)化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包括食管支架植入术、食管球囊扩张术、肝癌、肺癌等实体肿瘤灌注化疗及栓塞术、静脉血栓滤网置入术、子宫动脉DSA+栓塞术、胆道支架置入术、肝血管瘤栓塞术)、生物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肿瘤现代中医药治疗等多种肿瘤综合治疗项目。
3.对体表及脏器肿块良恶性鉴别、良恶性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恶性胸腹水小导管引流灌注化疗、体内体表包块穿刺活检、癌症晚期姑息治疗、癌痛控制均取得了独特的疗效。
四、专家——王侃
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现任血液科、肿瘤科副主任
担任陕西省医学会血液病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分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血液病肿瘤内科化疗,靶向治疗,介入诊治,癌痛控制,姑息治疗,尤其是肿瘤综合治疗,微创介入诊治良恶性疾病经验丰富。
六、科室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