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概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障的,导致内耳、小脑、脑干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症。
疾病描述: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上行,穿第1-6颈椎横突孔,向上行走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穿寰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向前达斜坡,于脑桥下端两侧脊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基底动脉行至脑桥上边时分为终末支,即左、右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沿途发出脊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脑桥支、小脑上动脉。供应脊髓颈段、迷路、脑干、小脑、丘脑、大脑颞叶基底部和枕叶。
症状体征:1、前庭系统症状眩晕为常见症状,多为旋转性眩晕,眩晕发作常于2-5min内达高峰,维持2-15min,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及听力下降。
2、视觉症状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可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及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3、大脑症状头痛为常发症状,为跳痛,有时呈炸裂痛,多位于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跌倒,构语障碍,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减退等。4、锥体束症状面部及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疾病病因:1.折叠颈椎骨质病变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2.折叠椎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3.折叠解剖异常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缺如者,较易发生。
诊断检查:本病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有时诊断较困难,应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并进行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耳科学、听力学、前庭功能等全面检查,此外还应进行颈椎影像学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颅CT或MRI等检查,椎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折叠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动脉粥样硬化可采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恩如阿司匹林肠溶剂),血管扩容剂(右旋糖酐),脑血管扩张剂及白蛋白光量子疗法等。颈椎骨质增生者可行颈椎牵引。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保守治疗,也就是常规用药,给予改善循环的药物治疗。也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改善其血流。
注意事项:1、减少睡前的活动量。2、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和浓茶等。3、听轻音乐,给予娱乐性的读物。4、热水泡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5、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6、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7、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
护理评估:1、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2、了解病人诱发眩晕的原因,是否被外力撞击。3、是否出现耳鸣或者复视的现象。4、生活自理的能力。常见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①有外伤的危险:与眩晕、四肢麻木、乏力有关。②舒适的改变: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有关③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④焦虑:对疾病的预后担扰。与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环境改变有关⑤睡眠形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护理措施: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晔,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教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2、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保持病室安静,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3、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病人呕吐时,用手托住病人头部,使其增加舒适感。病人呕吐完毕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病人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遵医嘱静脉输液。遵医嘱使用止吐药。多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呕吐物的量、性质、次数等,必要时送检。加强基础护理,满足病人需要。4、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以及同病室的病友,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加强与病人的语言交流,多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多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的合作,给予病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消除病人因住院使家庭负担加重所形成的内疚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手术检查等的解释。协助病人认识他的焦虑,以便主动采取调整行为。说话的速度要慢语调要平静,尽量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护理病人时,保持冷静和耐心,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将病人安排在安静舒适的房间,避免与其他焦虑的病人接触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的药物。安排有助于休息、睡眠的环境。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关门窗,拉上窗帘。病室内温度适宜,被子厚薄适度。尽量不开床头灯,可以使用地灯。帮助病人遵守以前的入睡习惯和方式。尽量安排能共处的病友同室有计划地安排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在病人休息期间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活动。让病人对预期的干扰有心理准备。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和方法:减少睡前的活动量。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避免饮咖啡和浓茶等。听轻音乐,给予娱乐性的读物。热水泡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安排病人和他人交谈的机会,以帮助其减少睡眠的需要。考虑病人晩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床旁。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的药物,如安定等观察药物效果。安慰关心病人,增加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消除其焦虑心理。
劳累久坐歇一歇,每天记得要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