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是人体司令部,精细又活跃,强大也脆弱。一旦发生出血,严重起来真的要命!
车祸、外伤、高血压、血管病变、脑部肿瘤,都可能导致颅内出血。脑与头骨之间有三层脑膜,从里到外依次是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空间为蛛网膜下腔。颅内出血按此结构分成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出血,硬膜下出血、硬膜外出血。01
脑内出血脑内出血又称出血性脑中风,主要是高血压未控制或脑血管病变、出凝血病变导致脑实质内的出血,创伤也可能造成。表现为突发的局灶神经系统症状,经CT明确依据出血位置、出血量和意识状况决定是否手术,要防止水肿和脑疝。
02
蛛网膜下出血创伤性较为常见,自发性的病因多为脑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积聚在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常常被描述为突发的剧烈“炸裂样头痛”,“这辈子从没这么痛过!”治疗以控血压、降颅压,防止再出血、血管痉挛等,部分可血管内介入治疗。
03
硬膜下出血当头部受撞后,脑在颅内加速又减速,脑膜血管被扯断,血液积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CT呈现白色半月形。有些老人甚至没有跌倒,在被家人发现反应迟钝、走路不稳后检查发现是慢性硬脑膜下出血。急性出血量多的需要手术,慢性则可有钻孔引流。
04
硬膜外出血外伤时头骨内侧的脑膜血管撕裂,血肿在颅骨和硬脑膜之间撑出一个“纺锤”。脑CT上可看到白色亮亮像凸面镜一样的图像。这种出血可能会有“中间清醒期”,这时虽然脑部已有出血,但人看起来是清醒的,说话举止正常。但如果出血量持续增多压迫脑组织,就可能会突然失去意识。当硬脑膜上出血量过多或脑部受压也要手术。
时刻警惕颅内出血!如果头部突然感觉非常疼痛,并开始恶心呕吐,口齿不清,不能正常对答,或是神志不清,反应迟钝,尤其有头部创伤,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等就要怀疑有颅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拨打,避免单独自行就诊。
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控制血压,保持血管健康,并注意走路行车安全是预防颅内出血的最好方法。
文字:神经内科瞿剑峰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你有健康困惑
欢迎在下方留言处??留言哦~
我们会邀请专业的医生对相关话题撰写科普文章来为您进行解答
往期回顾
1
精准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又有新成果骨科张亚东团队发表重要研究论文
2
3
4
原标题:《时刻警惕颅内出血!发现“蛛丝马迹”不要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