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即脑中风,是由于大脑血管破裂而引起的。脑出血的发病十分迅速,病情凶险,没有抢救及时,死亡率非常高,即使抢救成功的,也大多会引起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
正因为脑溢血的危害性大,大家更有必要了解它的发病原因,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尤其是35岁之后,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更应远离脑溢血的危险因素,减少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那么,有哪些原因可以引起脑溢血呢?
1、吸烟喝酒
烟酒都是促发脑溢血的危险因素。吸烟时,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进入血管,刺激、损伤血管内壁,长期吸烟,可诱发动脉硬化的形成,导致血管变硬、变脆,增加脑出血的发病风险。
少量喝酒不会对健康产生太大伤害,但长期、大量的饮酒,甚至酗酒,会诱发高血压,导致凝血机制改变,这些都可能促发脑出血的发生。
2、情绪过于激动
临床上不乏一些因过于生气、激动而发生脑溢血的病例,这说明情绪的波动可很大程度上影响血管健康。如果情绪过于激动,或处于极度的恐惧、兴奋状态,会造成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血压升高,从而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溢血。
3、经常熬夜,过于劳累
想要血管健康,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但不少人由于工作的原因需要长期熬夜加班,身心都十分疲惫,如果平时再不注意运动,饮食不规律,很容易导致身体的代谢紊乱,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增加脑出血的发病风险。
4、饮食不节制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可逐渐减慢,此时更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但不少中老年人在饮食上不加以控制,大量摄入肥肉、油炸食物、腌制食物,导致血压、血脂水平升高,久而久之,可造成动脉硬化,增加脑血管破裂的风险。
做好以下几点,预防脑溢血的发生:
1、稳定血压
高血压是诱发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应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