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
71岁的张大爷最近却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步入古稀之年的张大爷,本在享受含饴弄孙的幸福晚年,不料半个月前突然出现的言语不清、右侧肢体乏力的症状,彻底打乱了他的生活。
所幸,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后,张大爷很快便行动自如,言语不清的症状也没再发作。说到以后的生活,全家人都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元凶居然是“它”——蝶骨嵴脑膜瘤
张大爷今年71岁,生活原本平静而幸福。不料半个月前开始,他的右侧肢体一直乏力,走路不稳,这让全家都慌了神。更要命的是,有时还会胡言乱语,几番折腾下来,整个人精神也变得很差。手足无措的一家人赶忙带他医院脑科中心就诊。检查后才发现,造成这些症状的元凶竟是脑膜瘤!
1徐幸主任结合张大爷的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资料等确诊张大爷脑中的这颗肿瘤属于蝶骨嵴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随着肿瘤的生长会逐渐压迫神经和动脉,徐幸主任建议张大爷及时手术,切除肿瘤,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
那到底什么是蝶骨嵴脑膜瘤呢?
徐幸主任来给大家科普啦~
蝶骨嵴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2%左右。
具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其中,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早期症状明显,会出现视力下降等脑神经受压表现,也常会出现眼球突出等症状。
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病情发展常隐蔽,缺少典型症状,故瘤常长得相当大,高颅压症发生率高。患者会出现偏盲、幻嗅、嗅觉减退、面瘫、轻偏瘫和失语、智能减退、健忘、计算能力和定向力差等症状。
蝶骨嵴脑膜瘤在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其中内侧型和外侧型手术难度不同。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常包绕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视神经,与海绵窦紧密联系,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外侧型手术相对较为容易。
蝶骨嵴脑膜瘤随着肿瘤的生长会逐渐压迫神经和动脉,手术难度会进一步提高,因此临床上建议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应该及时就诊,及时手术。
徐幸主任建议张大爷及时手术,切除肿瘤,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当张大爷得知这类医院常规开展,并且自己的手术将由徐幸主刀后,便放下心来等待手术。
手术后,“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术前然而术前增强CT发现肿瘤血供非常丰富,于是徐主任进一步行DSA脑血管造影,显示肿瘤染色明显,也就是说肿瘤就是一个大血窦,直接开刀术中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于是,徐主任决定先通过股动脉插管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在大腿根部开一个米粒大小的小口,将一根约1mm直径的微导管置入肿瘤主供血动脉,再通过微导管注入一种特殊的胶,栓塞后肿瘤血供减少了80%。
栓塞两天后,准备切除肿瘤。徐幸主任带领科室团队为张大爷仔细检查,认真评估术前、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耐心、详细地向家属讲解、交代病情,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焦虑的心态。
术中由于事先栓塞了供血动脉,切除肿瘤时视野及界面清晰,大脑中动脉等重要血管和脑组织得到了完好的保护,术中几乎没什么出血,减轻了手术创伤,张大爷能够很快恢复,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手术完毕,保持精神高度紧张的医护人员都快累趴下了,虽然很累,但是看到张大爷术后稳定的生命体征,大家很是欣慰。
术后术后,张大爷神志清楚,配合问答,四肢都可以自由活动。各种不适症状消失后,整个人精神也好多了。每当医生前来查房,一家人都会开心地与大夫交谈一会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这下,张大爷“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专家有话说蝶骨嵴脑膜瘤目前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遇到巨大的血供丰富的肿瘤,术前栓塞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
对于老百姓来说,除了要做到定期的身体检查外,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以下两点: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就是能够帮助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对预防肿瘤和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同样有好处。
徐幸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硕士,擅长脑血管疾病介入及手术治疗,多次获得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及无锡市科技进步奖。
据说,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