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专业、科学的脑科知识
1什么是术中唤醒?
打开头颅,露出大脑,睁开眼睛和医生聊天……开颅过程中,患者醒来说脸痒,让医生帮忙挠一下。这可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现实。而这个当然也不是手术失误,而叫“清醒开颅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术中唤醒”是一种新技术。术中唤醒最开始是用在诸如脊柱侧弯矫正一类手术中。以前的功能区的脑肿瘤切除,可能难以彻底切除或手术损害到大脑功能区,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等后遗症,而且术后复发率高。“术中唤醒”切除术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新策略,关键技术是在切除病变前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下唤醒(因为脑部本身没有疼痛神经),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精确定位脑重要功能区并探询病变与功能区的关系,实现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并保留功能区的目的,并且现代麻醉技术可以有效保证患者对手术过程无记忆,避免了给患者造成精神伤害。
2术中唤醒适应症?
①术中需进行皮层脑电图或精细电生理监测的开颅手术,该类手术要尽量避免麻醉药对电信号的干扰,包括癫痫手术、治疗帕金斯氏病的深部电极植入术及难治性中枢性疼痛;
②临近或位于脑皮层运动、感觉、语言、认知等功能性区域的占位病变;
③脑内重要功能区供血血管的手术;
④颅内微小病变手术,主要包括脑室切开术、立体定向下脑内活检术及脑室镜手术等。
3术中唤醒有哪些禁忌症呢?1.绝对禁忌征
(1)术前严重颅内高压,已有脑疝者;
(2)术前有意识、认知障碍者;
(3)术前沟通交流障碍,有严重失语,包括命名性、运动性以及传导性失语,造成医患之间沟通障碍,难以完成术中神经功能监测者;
(4)术前未严格禁食水和饱胃患者,可能造成术中胃内容物返流误吸;
(5)合并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和长期大量吸烟者;
(6)枕下后颅凹入路手术需要俯卧位者;
(7)无经验的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
2.相对禁忌征
(1)对手术极度焦虑、恐惧者;
(2)长期服用镇静药、镇痛药,已成瘾者;
(3)病理性肥胖,BMI35kg/m2,合并有肥胖性低通气量综合征;
(4)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
(5)肿瘤与硬膜粘连明显,手术操作可能引起硬膜疼痛刺激明显的;
(6)不能耐受长时间固定体位的,如合并脊柱炎、关节炎患者;
(7)有全身或重要器官感染者;
(8)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4古有关公刮骨疗伤,今有开颅手术聊家常!“患者的胶质瘤位于大脑控制右上肢活动的运动区域,所以发作时出现手抖的情况。按照传统的手术方法,医生在开颅后根据经验切除病灶,很容易破坏大脑运动区或语言区域。“这种手术面临很大风险,容易造成患者右上肢瘫痪,或者丧失语言能力。”医生最终敲定手术治疗方案,采取“术中唤醒”技术,避免患者失语或瘫痪的风险。
3月18日上午9时,黄先生被推进手术室,接受全身麻醉后陷入沉睡。医生打开黄先生的颅骨,通过暴露的大脑皮层,确定病变位置。按照既定方案,医生对黄先生暂停使用麻醉药物,在半个小时后成功唤醒。黄先生按照医生的指令,多次伸出右手、反复握拳张开,还用手指比划出“1、2、3”等数字。
“你平时做什么菜最拿手?”“我做各种炒菜可好吃了。”“那你平时最爱吃什么菜?”“红烧肉。等我手术好了请你吃。”在术中测试语言能力环节,院方指派专门医生跟黄先生聊家常。
就在黄先生伸手、聊天的过程中,医生一直对他的大脑皮层进行电刺激。“当刺激到大脑某处时,患者会出现运动、语言出现障碍,我们因此确认避开敏感区域。我们必须抓紧时间‘扫雷’,因为患者的清醒时间不会超过1个小时!”在患者清醒的有限时间内,医生最终确认全部切除与避开的区域,成功切除2X2厘米的脑瘤病灶。手术持续5小时13分,10名医护人员参与,包括1名陪聊医生。
5多学科合作
人体的运动、感觉、语言、视力、听觉等重要功能,受人脑的特定脑区支配,这些脑区被叫做“重要功能区”。当这些脑部有病变需要手术时,神经外科医生往往在精准去除病变与保护脑功能之间难以抉择。为了在精准切除病变的同时又不伤及重要的脑功能,手术中病人在清醒状态下观察脑功能最为可靠,但“唤醒麻醉”需要多学科联合,条件要求高,技术难度大。
6您身边健康顾问
感谢您阅读到此!
科普我们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