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外周血管病介入科成功实施首例

4月11日,医院外周血管病介入科成功为1名70岁男性锁骨下巨大动脉瘤患者实施动脉瘤栓塞+覆膜支架置入介入治疗,医院在锁骨下动脉瘤治疗方面的空白。

年3月下旬,该患者因声嘶伴胸闷、气短2月,于外院行胸部CT诊断为右上肺占位,考虑动脉瘤。患者入院后,经头颈CTA及锁骨下动脉3D造影检查,确诊为右锁骨下动脉瘤,压迫右侧气管及喉返神经,并通过3D血管成像反复确定动脉瘤瘤口及瘤颈,与颈总动脉关系,锚定区长度。外周血管介入科主任杜自忠带领全科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反复研讨,认为可行锁骨下动脉瘤栓塞+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

4月11日,科室经过与患者和家属反复沟通后,在DSA血管机引导下,由杜自忠主任和靳金龙主治医师为患者实施右锁骨下动脉瘤栓塞+覆膜支架置入术,手术非常成功。选择该术式是因为SAA近端瘤颈条件充分,远端有充分铆合距离,术中造影显示动脉瘤封堵满意。术后随访无内漏,支架内通畅,患者胸闷、气短及声嘶症状明显好转。

锁骨下动脉瘤(subclavianarteryaneurysm,SAA)临床上少见,治疗多选择传统开放手术。但由于锁骨的阻挡,主动脉弓上动静脉、神经等纵横交错,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率较高。锁骨下动脉瘤的临床表现由动脉瘤压迫周围组织、瘤内血栓形成、栓子脱落造成上肢和脑栓塞以及动脉瘤破裂所造成。压迫臂神经可引起上肢疼痛和上肢功能障碍,压迫喉返神经则引起声音嘶哑;血栓脱落可引起上肢缺血,栓子进入颈动脉可造成脑栓塞;锁骨下动脉瘤虽在锁骨的保护下较少发生破裂,但破裂的死亡率极高。故诊断明确的锁骨下动脉瘤均应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SAA病例选择腔内治疗。但腔内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到SAA与椎动脉、颈动脉以及主动脉之间的空间毗邻关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myc.com/dmlplyf/1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