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或许是有“心病”
“心”病还需“心药”医
失眠,对于我们每个人并不陌生。睡眠是人体的一项生理本能,对于生长发育、恢复体力、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维护健康非常重要。正常人偶尔失眠,无需在意。若出现长期的失眠,则应及时的寻求治疗。失眠的常规治疗,以口服西药安眠药为主,长期服用安眠药容易产生药物依赖和一些副反应,一旦停药,失眠仍然复发。尤其是由于心理、情志等原因引起的失眠,应积极地寻求心理治疗,心病还需心药医。
中医
心理学
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与现代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在继承中国古代,哲学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和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汲取现代心理学知识,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在人的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人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失眠
中医心理治疗方法
中医心理学对于失眠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历代医家也积累了大量的失眠的保持心情愉快,尽量放松、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将能很好地入睡。中医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有:
1.劝说开导法使患者将心中的疑虑讲出,配合针对性地疏导,使患者心情舒畅、气血条畅,自然安然入睡。
2.情志相胜法
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情志,可以有效地治疗失眠。
3.移情易性法
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影响,转移注意力,使负面情绪得以解除,从不良心态中解脱出来,从而有助于睡眠。
4.睡前静卧法
平卧或侧卧于床,闭目,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意守丹田,似受非受,使大脑进入入静状态,有利于入睡。
5.绘画疗法
通过简单的绘画,了解失眠患者的心理状态,再配合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治疗失眠。
案例分享
年4月17日***,女性,65岁,因失眠一年余前来求治。近一个月来失眠严重,常常整晚都无法入睡,精神恍惚,记忆力下降。
治疗经过:首先让患者用A4纸画了下面的这幅画,画中有两个人,一个是患者一个是老伴,患者写下了“我们回家吧”几个字。
结合所画的房树人画,耐心地与患者交流,得知发病的原因:患者老伴因多次发生中风并发痴呆,瘫痪在床。患者与老伴关系很好,一年前老伴去世。患者很是思念去世的老伴,仍盼望着老伴能重新回来陪伴她。因思念过度,从而引发失眠。
通过劝说开导,让患者接受老伴去世的现实。同时采用通心疗法,让患者与去世的老伴对话,使患者的思念和愧疚得到疏泄。根据患者的目前的四诊结果,辨证处方,给予疏肝理气,养血安神的中药内服;并配合针灸、耳穴治疗。
年4月22日复诊:近几日睡眠明显好转,每晚可以睡五六个小时。
失眠自测
阿森斯(Athens)失眠自测量表
下面有8条文字,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您近1个月的实际感觉,作出相应的选择。注意,记录每星期至少发生3次的项目。目前主要的睡眠情况的自评,请根据自觉症状的程度选择。
1.入睡时间(关灯后到睡着的时间)
A、没问题B、轻微延迟C、显著延迟D、延迟严重或没有睡觉
2.夜间苏醒
A、没问题B、轻微影响C、显著影响D、严重影响或没有睡觉
3.比期望的时间早醒
A、没问题B、轻微提早C、显著提早D、严重提早或没有睡觉
4.总睡眠时间
A、足够B、轻微不足C、显著不足D、严重不足或没有睡觉
5.总睡眠质量(无论睡多长)
A、满意B、轻微满意C、显著不满意D、严重不满或没有睡觉
6.白天情绪
A、正常B、轻微低落C、显著低落D、严重低落
7.白天身体功能(体力和精神,如记忆力、认识和注意力等)
A、足够B、轻微影响C、显著影响D、严重影响
8.白天思睡
A、无思睡B、轻微思睡C、显著思睡D、严重思睡
说明:如果在过去1个月内每星期至少发生3次在您身上,就请选择相应结果。选A得0分,选B得1分,选C得2分,选D得3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提醒您警惕自己的睡眠习惯,如果超过15分,则需要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