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

看白癜风不请假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2097.html
中医护理:不寐心胆气虚证的中医护理

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保持环境安静,护理病人时勿突然大声呼其名,避免突然的响声。

  7.指导病人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8.不看情节惊险的小说或影视节目。

  9.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10.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

中医护理:不寐阴虚火旺证的中医护理

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病室宜凉爽,忌燥热医。

  7.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引火下行有助于安眠。

  8.勿过劳、节房事。

  9.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莲子银耳羹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10.可配服酸枣仁膏10g(睡前)。

  11.针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但不可灸。耳穴埋豆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位。

  12.按摩肾俞、涌泉穴各50~下。

  13.睡前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坚持。

中医护理:不寐心脾两虚证的中医护理

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7.劳逸适度,避免思虚过度。多与病人交谈,及进解除其心理矛盾。

  8.选用营养丰富的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9.针灸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或耳穴埋针心、脾、神门穴。

  10.睡前按摩合谷、足三里穴各50~下。

11.睡前作放松功。睡前不交谈不愉快的问题,避免情绪激动。

中医护理:不寐的养生指导

(1)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作息。

  (2)讲究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或食之过饱。

  (3)善于自我调节心理平衡,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七情刺激。

  (4)学会简单的自我安眠法。

  ①诱导催眠法:默念数字,或听单调的滴水声,钟表滴答声。

  ②自我按摩法。

③坚持每日作气功。

中医不寐的护理查房

不寐,又称失眠,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营养失调以及精神状态长期处于紧张而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症,轻者难以入寐或易醒、早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本病即可单独出现,亦可伴有心悸、健忘、头昏头晕及躯体不适等,更严重可发展为情绪异常,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结合我科不寐患者施护如下:   一、环境:病室应安静,避免噪音,光线宜暗淡舒适,以天蓝色最佳,室内整洁,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床铺平整松软无屑,室温适宜,最好有冷暖设备,根据天气调节室温。   二、饮食调养:宜清淡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为宜,可食用具有安神定志的食物。如:食用枣麦粥(大枣。淮小麦。甘草。粳米煮粥,用蜂蜜调服),参枣粥(党参。大枣。糯米。白糖)等食用。   三、情志调养:劝导患者平素应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情,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和有空尽力而为的外出散步等,不要过分   四、排除不良因素: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睡眠时间尽量固定,维持和形成良好的生物钟规律。2.尽量避免睡前的兴奋因素;如睡前禁止喝咖啡、浓茶、烈酒等兴奋大脑皮层的饮料以及睡前避免激烈的讨论事情及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看情节惊险和刺激的影视作品等。3.尽量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的工作。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淡化处理忧愁焦虑心态和恐惧情绪。   五、促进睡眠的方法;1.坚持用温水洗澡、洗脚,减轻一天的疲劳,使其轻松自然的入睡。2.睡前听听音调低沉而有节奏的音乐,亦可促进睡眠,症状严重者脑波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对改善睡眠亦有相当疗效。3.气功疗法:以松功为主,体位可站,可坐,可卧,可根据体力而定,当呼气时口中轻轻发出“松……”,“静……”等言词,以自我听到即可,作气功半小时后一般可入睡。4.穴位按摩:天庭,内关等穴坚持睡前按摩5-10分钟。   六、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施护;1.心脾两虚型:患者梦多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纳食无谓,睡前可针刺神门,三阴交或梅花针拍打脊背穴或耳穴,取心脾。肾穴,亦可按摩上述穴位。2.阴虚火旺型;觉稍寐即醒或虚烦不眠,心悸,五心烦热,汗出,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健忘,腰疼或有梦遗,宜服滋阴降火,养血安神等中药。3.痰热内扰型;睡眠不安,心烦不宁或时醒时寐或噩梦纷纭,胸腕痞闷,痰多头晕,目眩,口苦,宜化痰清热,和胃安神,针刺或穴位按摩神门,内关,三阴交,太溪等穴位。4.肝郁化火型:烦热不寐,性情急噪易怒,面红耳赤。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宜疏肝泻火,宁心安神,可用梅花针或按压脊柱两侧。   不寐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症候,长期不寐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致使其它病的加重;易引起老年痴呆症,使人过早衰老,缩短寿命且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儿童不寐,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故及时针对患者的情况,找出失眠原因,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不安和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改善失眠的症状。并通过病因、病理、心理、躯体松疗等治疗,对提高病人疾病的治愈率,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寐-中医护理方法

不寐又称失眠、不得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特征的病证。轻者难以入寐、或寐而易醒,醒后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寐之不实者;严重者则彻夜不虑。本证可单独出现,但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乏力等症状。

  1、病因病机

  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而导致阳不交阴或神不守舍而发生不寐。

  (1)情志不遂、肝火扰动:情志内伤,肝郁不舒,郁而化火,肝火扰动心神;或素体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扰动神明而不寐。

  (2)胃中不和、夜卧不安:暴饮暴食,脾胃受伤;或宿食停滞、酿成热痰,壅遏中焦;痰热上扰,胃气不和,则夜卧不安。

  (3)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心伤则心血暗耗,心阴亏虚神不守舍;脾伤则生化乏源,营血亏少,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而心神不宁。

  (4)肾阴亏虚,心阳独亢:素体肾亏或久病肾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水不济火,心肾不交,心火独亢,扰动神明,心神不宁而不得寐。

  (5)心虚胆怯,心神不宁,心胆气虚,暴受惊骇,情绪紧张善惊易恐,惊恐伤神,心虚不宁而寐不安。

  2、辩证论治

  (1)肝郁化火证:

  证候:不寐心烦,性情急躁易努,头眩胁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泻热,佐以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味。

  (2)痰热内扰证:

  证候:不寐头胀沉重,痰多胸闷,心烦口苦,恶食嗳气,吞酸恶心,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加减。

  (3)心脾两虚证:

  证候: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肢倦,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养心脾、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汤。

  (4)阴虚火旺证:

  证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

  (5)心胆气虚证:

  证候:不寐多梦、易于惊醒、心悸胆怯,遇事善惊,气短倦苔,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

  3、辩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②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③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④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⑤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2)肝郁化火证:

  ①一般护理。

  ②做好情志护理,遇事作发了解释疏导;活跃休养生活,使之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③可适当食用柑、橘、香橼、金桔及萝卜,理气化滞解郁。

  ④就寝前庭院散步,顺畅气机,有利安眠。

  ⑤可针神门、内关、曲池、太阳、头维等穴位隔日一次。

  ⑥按摩天庭、印堂、太阳穴,耳廓背沟处各30~50下;手心按摩对测足心涌泉穴各下。

  (3)痰热内扰证:

  ①一般护理。

  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勿暴饮暴食,晚餐勿过饱宜清淡,寝前不吃零食。

  ③适当选用消食导滞化痰食品,如山楂、萝卜、杏子,或焦三仙煎水每日代茶饮。

  ④按摩中脘、合谷、足三里穴各50~下。

  (4)心脾两虚证:

  ①一般护理。

  ②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③劳逸适度,避免思虚过度。多与病人交谈,及进解除其心理矛盾。

  ④选用营养丰富的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⑤针灸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或耳穴埋针心、脾、神门穴。

  ⑥睡前按摩合谷、足三里穴各50~下。

  ⑦睡前作放松功。睡前不交谈不愉快的问题,避免情绪激动。

  (5)阴虚火旺证:

  ①一般护理。

  ②病室宜凉爽,忌燥热。

  ③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引火下行有助于安眠。

  ④勿过劳、节房事。

  ⑤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莲子银耳羹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⑥可配服酸枣仁膏10g(睡前)。

  ⑦针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但不可灸。耳穴埋豆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位。

  ⑧按摩肾俞、涌泉穴各50~下。

  ⑨睡前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坚持。

  (6)心胆气虚证:

  ①一般护理。

  ②保持环境安静,护理病人时勿突然大声呼其名,避免突然的响声。

  ③指导病人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④不看情节惊险的小说或影视节目。

  ⑤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⑥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

  4、养生指导

  (1)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作息。

  (2)讲究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或食之过饱。

  (3)善于自我调节心理平衡,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七情刺激。

  (4)学会简单的自我安眠法。

  ①诱导催眠法:默念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数字,或听单调的滴水声,钟表滴答声。

  ②自我按摩法。

  ③坚持每日作气功。

本文来自百度文库

加入按科室分类的护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myc.com/dmlplhl/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