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椎基底动脉TIA或缺血性卒中中,大约1/4的患者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狭窄程度至少50%。症状性椎或基底动脉狭窄增加了椎基底动脉卒中复发的风险,特别是在最初几周。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工作中。但是,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不清楚。
为此,来自荷兰的AnnetteCompter等于年6月在LanectNeurology上发表了他们的VAST研究的结果。目的在于探讨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至少50%)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VAST研究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最大型的近期症状性椎动脉狭窄≥50%支架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共有荷兰7家医院参加,该研究是一个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所纳入的患者皆为近6个月内TIA或小卒中的患者,合并颅内外椎动脉狭窄不小于50%。这些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给予支架+最佳内科治疗和单独最佳内科治疗。主要终点为治疗开始后30天内复合终点包括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或任何卒中。二级终点为随访期间症状性椎动脉供血区卒中,随访期间复合终点。VAST研究计划纳入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仅入选例。其中57例采取支架治疗,58例单独内科治疗。其中基线NIHSS评分0分者分别占42%和50%,最近一次后循环事件到随机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7天和22天,距离最近一次后循环事件≤14天者分别占28%和36%(从随机到支架的平均时间总体为7天),椎动脉目标部位颅外段分别占84%和82%(V1段分别为82%和79%),颅内段分别占16%和17%,对侧椎动脉狭窄≥50%者分别占28%和28%,对侧椎动脉狭窄≥50%或闭塞或发育不全者分别占47%和62%,基底动脉狭窄≥50%者分别占0%和3%。主要终点:支架组3例(5%),内科组1例(2%)。平均随访三年(IQR1.3-4.1)期间,症状性椎动脉供血区卒中分别为支架组7例(12%),内科组4例(7%);血管性死亡、心梗或任何卒中分别为支架组11例(19%),内科组10例(17%)。整个随访期间支架组共发生60次不良事件(8例卒中),内科组56次(7例卒中)。最后作者认为,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大约5%。对于VAST研究人群,单独进行最佳内科治疗者椎基底动脉卒中复发的风险较低,对3期临床试验的需求和可行性提出了挑战。
基于VAST研究的数据,假设椎基底动脉卒中复发率为7%,按照支架治疗降低卒中风险为20%(80%power)以及随访3年来计算,III期试验要达到有效性终点所需的样本量为例,实现这个样本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本研究80%以上的患者为颅外段椎动脉狭窄,而以前研究的Pooled分析发现椎动脉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狭窄者卒中复发率高于椎动脉颅外段狭窄。SAMMPRIS研究中,60例患者为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70%),在2年的随访中支架治疗组主要终点发生率为21%,内科组为10%。VAST被过早终止,但是基于这些数据VAST研究者认为下一步应该继续纳入椎动脉颅内段而不是颅外段狭窄的患者。该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随访1年时平均收缩压为mmHg,提示两组内科治疗存在不足。
鍖椾含鎬庢牱娌荤枟鐧界櫆椋?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庨渶瑕佸灏戣垂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