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一、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目前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可能为:斑块增大致颈动脉管径狭窄引起颅内低灌注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导致颅内动脉栓塞。临床上,通过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形态学测定,来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价,判断其危害性。

二、通常是如何发现的呢

1、多普勒超声:目前首选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硬化病变的筛查及随访。不仅可以显示斑块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狭窄部位和严重程度,还能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并可对斑块进行形态学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正常IMT应小于1.0mm,IMT在1.0~1.2mm间为内膜增厚,大于1.2mm为斑块形成。超声下根据形态和回声特点,斑块可分为①低回声脂质性软斑;②中等回声富含胶原组织的纤维性扁平斑块;③强回声伴声影的钙化性硬斑块;④回声强弱不等的溃疡性混合型斑块。其中,软斑、扁平斑和混合斑属于不稳定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另一项无创检查手段,可显示颅内外动脉的狭窄部位、程度、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是否有侧支循环开放等,经常与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术后评估。

3、CT血管造影(CTA):CTA对颈动脉狭窄的判断准确性高于多普勒超声,但对斑块的形态学显示欠佳,目前广泛应用于狭窄的诊断,可作为术前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4、核磁血管造影(MRA):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形态和结构,并重建颅内动脉影像,对狭窄程度较重的病变判断敏感性高,但价格相对较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金属假牙、起搏器或金属假体等)者禁行此检查。

5、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板块分析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它能够评估颅内大动脉管壁的形态和构成变化,包括纤维帽、脂质区、斑块内出血、新生血管、血栓和钙化等。近年来三维MR管壁成像技术潜力巨大,这些技术的优势包括:(1)扫描速度快;(2)空间分辨率高(0.6-0.8mm);(3)纵向覆盖范围大;(4)对于复杂血流信号的抑制更充分;(5)各向同性等体素采集消除部分容积效应。颅内、外动脉HR-MR不仅能够检查血管腔的狭窄程度,了解斑块的大小,而且可以查看血管壁以及斑块内的成分。同时,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未接受任何有创操作和放射性损害,为多次复查提供了良好的手段。目前,颅内动脉HR-MRI是目前唯一可以实现活体颅内动脉管壁结构分析的无创技术,有助于确定脑卒中亚型、病人风险分级。我院脑血管科已常规开展颅内颅外血管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斑块分析,为脑血管病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极大帮助。

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病因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可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如年龄、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睡眠呼吸暂停等。如果存在以上多项危险因素,出现颈动脉斑块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四、临床的表现

根据是否产生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同颈动脉狭窄):1、症状性:(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表现为一过性单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发作过后查体无明确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2)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和/或运动障碍、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查体可有相应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查可见局灶性病变。

2、无症状性:许多颈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临床上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头晕、头痛、晕厥等。

五、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发现颈动脉斑块,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干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建议去看脑血管专科医生,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最佳干预方案。

1、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非常重要。

2、药物治疗:(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2)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项危险因素的非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可每日口服阿司匹林50~mg或氯吡格雷75mg;(3)他汀治疗: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可稳定斑块、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根据患者LDL-C水平及是否合并其他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酌情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服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酶、肌酶的变化。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临床上,医生会根据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结合患者的症状、基本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及采用何种手术方式。

(1)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为微创手术,于病变位置放置支架,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病变的血流恢复通畅,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适合于大多数患者及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术前3~5天需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目前认为CAS的远期通畅率与CEA相同。医院作为国家卫计委脑防委脑卒医院和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CAS和CEA技术成熟,每年成功开展CAS和CEA手术近例次。

(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手术剥离增厚的颈动脉内膜及硬化斑块,多在全麻下进行,要求患者无较严重的心、肺或其他系统性疾病;

六、预防

颈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预防,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合理饮食,限制盐、脂肪摄入量;加强锻炼,控制体重;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作为浙江省浙中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医院神经内科开设:卒中筛查与预防门诊(脑血管病门诊),周三,蔡学礼主任;周四上午,邱伟文主任,门诊预约:-,网上预约: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myc.com/dmlplhl/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