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韩国蔚医院放射科的DaeChulSuh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评估ICAS相关ALVO中直接植入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结果发表在年7月的《ClinNeuroradiol》上。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以机械取栓(mechanicalthrombectomy,MT)为基础的血管内再灌注治疗(endovascularreperfusiontherapy,ERT)对急性大血管闭塞(acutelargevesselocclusion,ALVO)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然而,ERT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atherosclerosis,ICAS)相关ALVO往往效果不佳,成功再通率较低和再闭塞发生率较高。尽管既往研究描述了ICAS相关ALVOMT失败后补救性支架植入的有效性,但这类手术往往更加复杂,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可能与不良结局相关。综上,ICAS相关ALVO的最佳ERT策略尚不清楚。ICAS相关ALVO患者的ERT可能需要基于潜在责任斑块病变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自韩国蔚医院放射科的DaeChulSuh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评估ICAS相关ALVO中直接植入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结果发表在年7月的《ClinNeuroradiol》上。研究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在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血管内治疗的ICAS相关ALVO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直接支架植入组和MT联合或不联合补救性支架植入组。其中直接支架植入组30例。直接支架植入组由符合以下所有标准的患者组成:1)初始血管造影显示锥形闭塞;2)在微导管首次通过后具有ICAS相关ALVO的证据(闭塞部位微导丝推送时的阻力、导引导管/微导管造影表现);3)通过同侧软脑膜或Willis循环,显示出阻塞区域的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其余75例患者先进行MT,当残余狭窄>70%且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时,考虑进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主要临床结局为90天的良好预后率(mRS0-2分)。其余临床和影像学结局包括死亡率、住院时间、随访再闭塞率、颅内出血、术后新发梗死等。研究结果
结果提示,接受直接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和接受MT联合或不联合补救性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在基线特征方面无显著差异(表1)。接受直接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从穿刺到首次再灌注的平均时间短于接受MT联合或不联合补救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平均75min,95%CI:55.0-79.0minvs77.0min,95%CI:64.0-.0min;P=0.)。两组之间出院时的平均NIHSS评分相似,但直接支架植入组90天时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高于MT联合或不联合补救支架植入组[24例(80.0%)vs34例(46.6%);P=0.]。在接受直接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93.3%的患者最终mTICI分级2b或3级,在接受MT联合或不联合补救性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中为90.4%。两组术后梗死体积扩大、90天时死亡率或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此外,尽管颅内出血无显著差异,但直接支架植入术组相对于补救性支架植入术组有减少的趋势(16.7%vs35.6%)(表2)。表1.接受直接支架植入术和机械取栓术联合或不联合补救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的基线特征表2.接受直接支架植入术和机械取栓联合或不联合补救支架植入术的ICAS相关ALVO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结局使用mRS评分0-2分作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接支架植入术可预测良好的临床结局(OR:3.91,95%CI:1.28-13.72,P=0.)(表3)。表3.接受直接支架植入术或机械取栓联合或不联合补救性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与良好临床结局相关的因素研究结论
最后,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支架植入术在ICAS相关ALVO患者中显示了可接受的临床结局和安全性。尽管有效性仅限于高度选择性的患者,但这种血运重建策略可能是ICAS相关ALVO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李磊医师
同济医院
审校
张磊博士
医院
终审
洪波教授
医院
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瘤:附9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机械性血栓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多血管闭塞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卒中病因与侧支状态的关系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神外资讯App、神介资讯App已全面升级为脑医汇App!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