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塑健康点亮生命陕西省康复医院推进医

                            

作为一个健康的人,你能真正地理解到一个病人失去基本生活能力的不方便吗?他们站立、走路、爬楼梯都很吃力,洗脸、扣纽扣、喝水都要经过长时间地康复训练……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最幸福的事——就是让这些病人经过全方位康复治疗后,身体功能得到改善,出院后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紧盯前沿,攻艰克难,创造更多医学奇迹

小帅2岁时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来到康复治疗时,呼叫名字无反应,无目光对视,只会无意识发“baba”“mama”音。经过3年多时间的康复训练及康复教育,小帅5岁半时正常入托,如今在就读的小学三年级班级里,成绩排名前三。另外,在小帅3岁半时,治疗师发现他对音乐极其敏感,于是引导其学习弹钢琴,目前他已通过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5级考试。

“有健康即有希望,有希望即有一切。”当我们目睹穿梭于理疗室、运动训练室、感统治疗室、言语功能训练室、病房等地方的白衣天使,看到一个个与病魔抗争重复训练着的“小战士”,对此有了更多感触:在这里,每一个孩子的父母和医护人员,用他们的辛苦和付出,与孩子一起静待花开。

“医院长期致力于儿童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遗传性疾病等早期干预、康复治疗、融合教育,通过采用医疗、康复、教育等综合治疗模式,使越来越多有功能障碍的孩子能够回归普通学校和正常生活。救助一名患儿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据该院院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石秀娥介绍:医院遵循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康复团队交接班、康复团队会议、康复团队查房三个路径,实现了临床和康复的“无缝链接”,推出的强化实践教学的院校合作教学新模式,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教学成果三等奖。医院先后制定了三部临床康复指南和一部标准,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获得专利11项。

着眼服务,优化学科,充分满足患者需求

“脑干出血”的患者张某,自患病以来,意识不清,一直卧床,气管切开后留置了胃管、尿管。医院重症康复团队半年多的康复治疗后,张某可以在床边起坐,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因“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罗先生,因患热射病致四体活动不灵的老人秦师傅……

“医院的医生护士对待病人的情感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医患关系。比我这个当女儿的都要细心周到!”现年77岁的李老翁因急性脑梗塞等疾病,医院康复治疗的“常客”。今年6月10日,医院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作为西北区域内理念新、功能强、学科全、服务医院,医院发挥神经康复学科、儿童康复学科、脊髓损伤康复学科等重点学科的优势,医院、医院、医院和康养中心。在此基础上,医院不断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综合绩效体系、全面目标责任体系、全面内控体系建设。”据石秀娥介绍,为满足患者就医需要,医院逐步引进配置了一批先进、实用的康复设备,拥有成人儿童上下肢康复机器人、虚拟情景训练系统、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平衡测试与训练系统等,体现了鲜明的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的特色。

勇担责任,引领示范,促进康复事业发展

“每当看到孩子在这里不断取得新的康复效果,由衷地感到欣慰,感谢党和政府的项目关怀!”正在陪同儿子进行康复治疗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儿子在11个月大时被确诊患有唐氏综合征,自己当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医院申请了康复救助项目,加上医保报销,基本上就不需要自费了。

“我院是全省特殊儿童康复救助的主阵地,也是我省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的示范窗口。-年,我院累计承担了筛查省级0-6岁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肢体矫治手术、脑瘫、智障、孤独症)等各类残疾儿童人次,完成国家、省、市、区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共计例,共训练60万余人次,康复有效率达90%以上,使60%以上儿童回归到普通学校和正常生活。”石秀娥介绍道。

在全力做好院内康复医疗工作的同时,该院指导县区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余家,承担了全省多类康复人才培训,每年为西北康复事业培养康复医学生达余人;牵头成立陕西省康复医疗集团,组建跨区域康复专科联盟,与各地市部分康复机构与儿童福利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每月有两周定时指导训练残疾儿童;牵头组织专家编写《陕西省精准康复行动培训手册》等资料,共培训家庭医生及残疾人工作者人次;利用眼科流动手术车,在全省个县区,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余例,其中免费患者余例,减免手术治疗费用余万元,培养眼科医生人次。

石秀娥表示,医院将紧紧围绕“区域一流、国内知名、面向世界”总体战略规划,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责任与坚守为人民群众筑起健康屏障,力争继续谱写出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事业的新篇章!

(陈太富吴宽宏南飞燕)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myc.com/dmlplby/14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