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了开颅手术中,患者睁开了眼,还在手术

推荐阅读:

持续进步!医院排行榜浙大一院综合排名全国第14,华东第3,浙江第一,6大专科进入前10,12大专科获专科声誉提名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开颅”是个很严肃的话题。患者沉睡,“打开”脑袋后,面对复杂精密的颅内结构,对医生的技术绝对是巨大的挑战。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开颅”也可以是个很科技感的场景。患者中途被唤醒,医生继续在颅内开展手术,患者则在手术台上活动手脚甚至对话交流。这样“脑洞大开”的画面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

1

突发抽搐,却被查出脑瘤

嵊州的杨先生今年45岁,中等身材,是邮电系统的一名工人,一直都感觉身体挺健康的,前不久却在家突发抽搐,医院,经过治疗情况有所好转,但右手仍有频繁的抽动。正当他以为只是休息欠佳的时候,脑部磁共振结果却让他陷入绝望:脑恶性肿瘤!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慕名找到了浙江大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胶质瘤诊治中心副主任黄红光主任医师,经过进一步检查,杨先生被确诊为脑胶质瘤,这是一种脑部恶性肿瘤,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可难题又摆在了面前!由于肿瘤正好长在掌管手脚活动的脑功能区附近并部分累及,传统手术方式虽然可以切除肿瘤,但极有可能因为损坏脑功能区而造成杨先生一侧肢体活动能力丧失,考虑到杨先生还年轻,这样的手术方案,杨先生一家难以接受。面对困境,黄红光建议可以导航下运用电生理监测联合术中唤醒开展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运用神经电生理技术了解神经传递过程中发出的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从而实时、全面地监测麻醉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功能,相当于为手术医生的操作提供了一个判断标准。对于脑肿瘤患者,通过电刺激皮层的方法可实现功能区定位,而为了使手术更加安全,联合术中唤醒技术,让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动手动脚”,有助于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运动功能,以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这样的手术,无疑对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团队的实力和配合是一个巨大考验。

1

术中被唤醒

手术台上“动手动脚”

详细了解了这项先进的治疗方法后,杨先生决定接受手术。经过缜密、完善的术前准备,手术正式开始。神经外科黄红光主任医师、黄欣副主任医师小心谨慎地切除了部分肿瘤后,手术进入到最关键时刻:术中唤醒!

准备术中唤醒

麻醉药物的调整是第一步。“麻醉药物种类繁多,麻醉医生的选择和配伍有点类似厨师做菜选择配料,要很精确才能调出美味。”麻醉科姚永兴主任医师介绍,为了保证杨先生在术中能及时醒来,听懂并反馈医生的指令,但又不能乱动,麻醉科提前做了大量准备,避免使用一些清醒质量不高的药物。当术中唤醒开始时,停用了使他睡着的药物,同时继续使用令他感觉不到疼痛和不适的药物。

经过一番调整后,手术台上的杨先生睁开了眼睛。

“老杨,能听到我说话吗?”根据事先约定好的“暗号”,杨先生快速眨了眨眼。

“来,握住我的手……哎,对,手抬一下……很好,右脚再动一动……”

唤醒后,杨先生根据指令握着医生的手

“再手指头、脚趾头勾一勾……”姚永兴主任医师不断发出指令,杨先生一一准确执行。而黄红光主任则根据这些反馈进行精密的脑外科手术操作。手术全程,神经外科兰平主治医师全程进行电生理监测,为主刀医生保驾护航。

肿瘤被完整切除后,经过麻醉药物调整,杨先生再次进入睡眠状态,医生完成后续操作。术后,杨先生右侧肢体的活动能力完好无损,而且右手的抖动症状也彻底地消失了。“谢谢你们,谢谢浙大一院。”出院前,杨先生激动地紧握医生的手表示感谢。下一步他将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后续治疗。

1

脑部手术最重要的是保护功能区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俗称“脑癌”,约占原发性脑肿瘤的40%左右,男性患病人数稍多于女性。浙大一院神经胶质瘤诊治中心副主任黄红光主任医师表示,浙大一院每年都要开展近例脑胶质瘤切除手术,随着科学的发展,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术中唤醒技术就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由于脑组织结构精密,肿瘤等病灶与正常的脑组织分辨困难,因此传统脑外科手术为了完整地切除病灶,很可能造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后果,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等严重后遗症。而术中导航、电生理监测及术中唤醒技术的出现,则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后果的出现,尤其是针对一些功能区的颅内肿瘤,这些方法显得更加重要。浙大一院神经外科在省内较早开展这类术式,均取得良好疗效,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为浙大一院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作者:神经外科、宣传中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指导专家:神经外科主任詹仁雅主任医师

詹仁雅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黄红光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神奇!点在看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fmmyc.com/dmlplcs/9016.html